梁山共有過三位寨主,提到晁蓋和宋江,江湖上對他們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首任寨主王倫,好漢們對他卻充滿鄙夷,不承認他的地位。林沖罵他道:"量你是個窮儒,又無大才大量,怎做得山寨之主!"王倫為何當不了老大?歸根結底,因為他是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劣根性,都在他的身上,加以體現。
自古能當上老大打下天下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公卿貴族,如楊堅李淵;一種是流氓豪強,如劉邦朱元璋。知識分子臭老九,什麼劉基孔明張子房,本事再大,也只能攀龍附鳳,給人家推波助瀾。(註:古漢語的流氓指失去土地沒有職業的遊民,非現代意義上的壞人。)
"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公卿之語也。"捨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馬",流氓之語也。第一句那麼不要臉的小念頭,文人聽了都覺得羞羞。第二句如此露骨的大白話,秀才聽了會嚇得怕怕,所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百無一用是書生",知識分子們,也就這點兒出息。
曹丕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知識分子氣量小是出了名的。謙讓推舉更相稱美者少,嫉賢妒能反向賊害者多。龐涓忌孫臏之才,臏其足而黥其面;李斯畏韓非之能,系之獄而藥殺之。昔孫龐同學於鬼谷,韓李並游於荀卿,這可都是師兄弟啊,窩裡鬥的本事,真是無出其右。所以知識分子們,達不見得便能兼濟天下,窮未必可以獨善其身。
實際上王倫這人還算不錯,他雖無龐涓李斯之才,也沒他們那麼壞。林沖乍上梁山,晁蓋初來聚義,他都置酒款待,以禮相迎,只想把他們拒之門外,並無殘害之心。他的本意是守著八百里水泊,"關起門來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做個自了漢足矣。可是他蠢就蠢在這裡。豈不聞"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梁山泊並非世外桃源,柴進能舉薦林沖,未必不會再叫別人來。況且石碣村近在咫尺,晁蓋吳用,阮氏三雄早窺視久矣。王倫之才既不足以拒敵,量又不能夠容人,即使不被官軍剿滅,也必被強梁所奪。魯智深投二龍山入伙,鄧龍閉關不納,結果還不是死得很難看。所以梁山易主,是遲早的事。
林衝來投時,正是窮途末路,已非東京那個隱忍的教頭。山神廟前,一桿花槍殺死三賊,解腕尖刀,剖肝瀝血,就像猛獸一旦見了血腥,開了殺戒,隨時都可能發作。王倫如果有點胸襟見地,就應該讓林沖做個二把手,既救了林沖的急難,又不負柴進的人情,林沖必會感恩戴德,為他出力。可他倒好,增仇添恨,雪上加霜,把人往絕路上逼。書上說: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漿。你給林沖一匕首,林沖還不扎你一投槍啊?虧他還是個讀書人呢,知識都學到哪兒去了?
晁蓋上山之時,文有智多星吳用,武有三阮和劉唐,再加上個會特異功能的牛鼻子老道公孫勝,這是帶著整套班子來的節奏。他們劫掠生辰綱,殺死緝捕官兵,犯下彌天大罪,已無路可退,其鋒誠不可犯。所謂"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王倫若是讀書明理,就應該審時度勢,以古例今,模仿三國陶謙三讓徐州的典故,主動讓賢,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你看桃花山周通打不過李忠,就拜他做了老大。少華山朱武本領不及史進,便讓他做了寨主。王倫要是有這個氣度,何至於落得那個下場呢,真是沒用。
別說王倫,吳用一樣沒用。梁山招安,破了大遼,卻無封賞,眾將盡有反意。水軍頭領李俊三阮,張橫張順,欲撇開宋江,推吳用為頭,反上梁山。吳用一聽,嚇得冷汗淋漓,說:"宋公明哥哥不肯,我如何敢自作主張。"可見文人在關鍵時候,根本靠不住。
知識分子窮則發憤,舒則苟安,學識越高,顧慮就越多。一沒有公卿禮賢下士的肚量,二沒有流氓豁達豪爽的氣魄,"修身齊家",一個修身就把他們限制得死死的,骨子裡缺乏冒險精神,就像王倫,連強盜都做不成,哪裡配當老大?
相關內容: 王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