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為什麼能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媽祖的影響力為什麼那麼大?

媽祖文化為什麼能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媽祖的影響力為什麼那麼大?

媽祖文化為什麼能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媽祖的影響力為什麼那麼大?

封神演義

媽祖,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世界各地民間信仰中,保護水上航運的神祇是生活、生產不可缺少的一個神明。歷史上,我國的水神(海神)信仰繁多,如擅長治水的傳說君主禹帝、掌控水源的水德星君、管理海洋的東海龍王、保護舍利子東來的招寶七郎等等。但他們的影響力都不及觀音菩薩(慈航道人)和媽祖(天妃、天後)。

千百年來,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對東亞和東南亞海洋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09年10月,媽祖信仰還被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本是菩薩的觀音不同,媽祖的原型本身是一位民間女子。那麼,她如何從一位普通民間女子成為世界影響力巨大的航海守護神的呢?

湄洲神女

相傳媽祖原本是北宋興化軍莆田縣湄州嶼(現湄洲島)一位民間普通女子。明代張燮《東西洋考》最早記載了她的生日,「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變紫,有祥光,異香。」女嬰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啼,父母便為女嬰取名「林默」,世人又稱「林默娘」。張燮說她有預言的超能力,「幼時有異能、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

林默娘長大後,並未出嫁,矢志從善,經常為附近百姓治病和拯救海難,於是漸漸地聲名遠播了。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為了搭救海上遇險船隻(一說是父兄),而不幸遇難失蹤。林默失蹤之後,莆田百姓說她羽化升天,把她當作真善美的化身,尊稱她為神女、媽祖。媽祖的其生平事跡在莆田沿海迅速流傳開來,並在傳說中被神格化。是年,當地人在湄洲島林默娘生前經常舉燈引航的湄峰上建廟祀祭。這便是世界6000千多座媽祖廟的始祖,人稱湄洲祖廟,至今屹立在湄洲島上。

媽祖的神化,與福建當地民眾從事的產業息息相關。宋朝時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經得到了陸續開發,對外經濟交流日益擴大。蘇東坡在奏折《論高麗進奉狀》裡就說:「福建一路, 多以海商為業,凡沿海地區,爭相以舟船販貨。」《宋會要輯稿》也記載:「漳、泉、福、興化, 凡濱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備財力,興販牟利而已。」當地海上貿易的興盛程度可見一斑。但古代科技落後,航海多要歷盡鯨波之險,碰到風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夠拯救海難的媽祖自然倍受人們尊敬。

南宋廖鵬飛作於紹興二十年(1150年)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是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元祐丙寅歲(1086年),墩(涵江聖墩)上常有光氣夜現, 鄉人莫知為何祥……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 其枯槎實所憑, 宜館我於墩上。』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 癘疫祟則禱之,海寇盤亙則禱之, 其應如響。故商舶尤藉以指南, 得吉卜而濟, 雖怒濤洶湧,舟亦無恙。」於是,附近民眾紛紛慷慨解囊,建了涵江聖墩神女祠,這便是最早的媽祖分廟。

媽祖顯靈的傳說不脛而走, 且越傳越神、越傳越遠,從莆田傳遍了全福建,又從福建傳到了兩廣、兩浙等地。福建商船到達之處,媽祖傳說也到達該地。幾十年後,宋朝遣往高麗的使團,回國時發生了一件險情。此事促成了媽祖從民間信仰到官方信仰的升格。

宣和使麗

北宋建立後,與王氏高麗建立了朝貢和通商關係。後因遼國夾在兩者中間的緣故,自此「不通中國者四十三年」。直到公元1073年,高麗通過水路再次派遣使節來宋,兩國之間官方使節的往來才日漸頻繁起來。由於走北路登州(今山東蓬萊)線,有很較大幾率遇見遼國水軍;只能走南路明州(今浙江寧波)線,「自元豐(1078年)以後,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今鎮海)放洋絕海而北。」(《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高麗國王王俁薨。次年,宋徽宗為鞏固兩國關係,遣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為正副使前往高麗憑弔。在使團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他是福建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徐兢,時任奉儀郎。他在出使高麗之際,將出行的始末和高麗的國情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定名為《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徐兢在本書原序裡所說,他撰寫這部史書,是要繼承古來外交人員把出使見聞的傳統,務求皇帝「深居高拱於九重,而察四方萬里之遠,如指諸掌」,對外國國情能加深瞭解。《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全書共40卷,也是我國最早使高麗的官方實錄。新舊《唐書》均有《高麗傳》;但真正以實地考察而成的著作,只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全書記載了高麗的山川、風俗、典章制度以及宋朝與高麗的交通航線。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部分解答了媽祖如何從民間信仰升格為官方信仰的。宋代出使海外使臣乘坐的大型船叫神舟,「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首,屈服蛟螭」。徐兢他們所乘的神舟,一曰凌虛致遠安濟、二曰靈飛順濟、三曰鼎新利涉懷遠康濟、四曰循流安逸通濟。《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他們回國時發生了一件重大險情,「午後,三柁並折」,「同舟之人,斷髮哀思,祥光示現。然福州演嶼神亦前期顯異,故是日舟雖危,猶能易他柁。」書中的演嶼神不是媽祖林默娘,而是徐兢所信仰的男性海神,據說是唐代福建觀察使陳巖的長子陳延晦。

不過同行的另一個福建人,卻給了不同的解釋。當時,正使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詢問部下是什麼神靈顯聖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來自福建莆田的保義郎李振,平時信奉媽祖,就向路允迪報告,這是媽祖顯靈。

面對不同當事人對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兩種解釋,朝廷該怎麼辦呢?宋徽宗採取了平衡的做法。既然大家都有信仰,乾脆都封了,有利於討好民眾。徐兢信奉的福州「演嶼神」,朝廷頒賜「昭利」廟額;而對於媽祖,則頒賜為「順濟」廟額。「順濟」二字典故即來自於出使高麗的「靈飛順濟神舟」。就這樣,媽祖從民間信仰升格為官方信仰。

《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詳細記載了媽祖封神的經過,「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公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沖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桿,為旋無狀,俄獲安濟。因詰於眾,時同事者保義郎李振,素奉聖墩之神,具道其詳,還奏諸朝,詔以『順濟』,為廟額。」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此事還記載在國史《宋會要?神女祠》裡面。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又詔封「靈惠妃」,將媽祖的封號提高至妃一級。

三代加封

元至元年間,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大都(今北京),並統一全國。統一全國後,他也為自己出了一道極為棘手的難題:作為統轄龐大帝國的首都,糧食運輸問題如何解決?

這是最迫切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元朝每年的糧賦收入大概是一千兩百萬石,而有一千萬石來自江南。元世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運河,他命令著名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運河,使南來的糧船能夠直接運抵皇宮牆外。同時,為了從根本性解決糧食問題,作為特大帝國的締造者,他有著與之前皇帝不一的眼光和雄心,還讓羅壁、朱清、張瑄三人(後兩者是海盜出身)開闢了海上運輸線。據《大元海運記》和《元史?食貨志》統計,海運運糧數量後來呈階梯式躥升,最多時一年可達三百多萬石,海運從此成為關乎元朝經濟的大動脈。因此,媽祖信仰又出現了最重大的轉機。

1281年,由於護送漕運有功,元世祖冊封媽祖為「護國明應天妃」。天妃,即天帝之妃,天的配偶。元世祖的封號第一次把媽祖和「護國」聯繫起來,並正式封成了天神,確立了媽祖作為海上保護神的獨尊地位。此後,元成宗、元文宗、元惠宗都對媽祖進行過敕封。這樣,經過元代多位帝王提倡,媽祖成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日益深入人心。

媽祖還進入了元代國家祭祀體系,《元史?祭祀志》載:「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處,皆有廟。皇慶以來,歲遣使齋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本志列舉了六個建有媽祖廟的地方,北方惟有天津的前身——直沽。金元時稱潞(今北運河)、衛(今南運河)二河會合處為直沽,為天津城最早興起之地。得益於元代海漕,它的地位愈加重要:它是海運終點港,也是漕糧轉運京師的中轉碼頭。《元史?英宗本紀》在至治元年(1321)五月和至治三年二月,兩次記「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另外有意思的是,海漕除了締造天津這個大城市外,也改變了上海的命運。元代之前的上海,只是華亭縣的一個普通江南市鎮。因漕運所需,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將其升格為縣,在此開港並設市舶司,從此才逐漸顯露出不同凡響的發展潛質。

到了明朝,雖然明太祖起為了防止倭寇,實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後冊封媽祖,如明成祖的封號是「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由於運河漕運和往來台灣,實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對媽祖青睞有加。據統計,清廷對媽祖的褒封次數最多、間隔最密、等級最高,共15次褒封媽祖。乾隆二年(1737年),履親王允祹以台灣守將黃忠由、台灣守備陳元美往來回台灣,在洋遇險得媽祖神助,請求加封媽祖為「天後。」清高宗批准了允祹的奏折,同意加封媽祖為天後,媽祖的封號又上了一級。此後,清朝歷任皇帝不斷加封,咸豐七年(1857年), 文宗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後之神」,封號達64字,成為女神中最高封號,將媽祖神格推到了歷史巔峰。

元明清三代的推崇和重視,成為媽祖文化源遠流長、代代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至今,除了觀音菩薩(慈航道人)這個兼職海神外,作為專職海神,媽祖的影響力在全球華人圈無人能及,在華夏諸神中也極為罕見。

相關內容: 影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封神演義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