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泛指對聯,因在古時多懸掛於樓堂亭殿的楹柱而得名。對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人寫詩作文,十分講究對仗,比如我們熟悉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詩句都充滿了音律美、畫面美而成為千古傳唱不衰的名句。
楹聯再細分還有春聯、喜聯、壽聯、輓聯、亭台樓閣對聯等。楹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我國把楹聯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般來說,對聯言簡意賅,字數相對比較少,三五字、七八字,或者十幾個字是比較常見的。
在豬年春晚中,岳雲鵬和孫越表演的《妙言趣語》相聲,岳雲鵬提出上聯是一萬個字,下聯就得一萬個字,孫越表示辦不到,岳雲鵬戲言貼同樣的報紙不就實現了嗎?
雖然一萬個字的對聯沒有,但是,在今雲南省昆明市大觀樓上,有一幅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的楹聯,上聯90個字,下聯90個字,合計180個字,乃是清朝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專為大觀樓撰寫的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在這幅對聯中,上聯寫滇池風物,似一篇滇池遊記。下聯記雲南歷史,似一篇讀史隨筆,作者發出了無限的感慨:
那些名垂千古的英雄豪傑們,都已隨著滾滾的歷史長河悄然地流去了:千古一帝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唐中宗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趙匡胤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雲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
這一系列宏偉壯觀的景象,費盡了英雄們的移山倒海之力,然而,這一切猶如綵樓簾外縈繞的朝雲,不等珠簾捲起,便在瀟瀟的暮雨中消失了。
那些歌頌功德的詞句,都隨著那斷碣殘碑淹沒在了夕陽和農家的裊裊炊煙裡。而留給我們的只有附近寺廟裡傳來的鐘聲,江岸邊那點點的漁家燈火,天上南飛的兩行秋雁,還有那睡在山林間文人雅士醒後的一身清霜。
每每想到這一切,怎能不令人為之感歎!此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氣勢磅礡,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孫髯(1711-1773年),字髯翁,號頤庵,自號蛟台老人,清代民間著名學者,祖籍三原,因其父在雲南任武官,隨父寓居昆明。自幼聰穎好學,尤以詩文超群,幼時赴童試,因不願受搜身之辱而憤憤離去,未應科舉,終生為一平民,自號" 萬樹梅花一布衣"。
孫髯翁為滇池大觀樓題寫的這幅楹聯,號稱「天下第一長聯」。著名史學家郭沫若稱讚道:「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孫髯翁還曾為自己寫過這樣一幅輓聯:
這回來的忙,名心利心,畢竟糊塗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