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明朝末期大臣、文學家,被公認為明朝最後一位大詩人,尤擅七言律詩和七言故事,對清朝詩歌產生較大影響。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自古以來,青樓女子的命運向來是不由自己掌控。她們附庸風雅、攀權附貴,無非是為了結束自己浮華而空虛的風塵歲月,找到意中人,過上平靜的生活。但是這其中的一些女子,或許她們足夠幸運,在不少文人墨客或是帝王的寵幸之下,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如,中國古代四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
據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記載,柳如是曾與明朝崇禎十年進士、文學家,有「明代第一詞人」之稱的陳子龍相戀。崇禎八年春夏之季,陳與柳曾短暫同居,兩人感情相當深摯,然而終不得諧連理。很多朋友會問,當時陳子龍為什麼不娶柳如是,實際上陳子龍已經有了家室,他的妻子張氏還曾帶人羞辱柳如是,導致柳如是不甘受辱,最後決定離開陳子龍。
在對待柳如是的感情上,陳子龍是懦弱的。當柳如是滿懷欣喜告訴他自己從良消息時,陳子龍卻辜負了柳如是對他的信任,給許多人留下「負心漢」的印象。然而儘管陳子龍在愛情上「不義不勇」,他在面對國家覆亡時卻展現真正的「大義大勇」。
據《明史列傳》記載,明朝崇禎年間,清兵大舉南侵,陳子龍與同僚夏允彝及其子夏完淳一起積極投身抗清救國運動,於永歷年春不幸兵敗被俘。為全名節,陳子龍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審途中毅然投水自盡,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志悲歌。由此可見,陳子龍之死,乃是為國殉節,殺身成仁,因而陳子龍亦成為中國古代一位頗具代表意義的文人愛國志士,他的事跡在今天依然廣為人知。
實際上,以身殉國的抗清義士陳子龍,素有明末「文壇殿軍」之稱,是明末歷史上公認的偉大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陳子龍作品流傳後世的有很多,其中尤以詩歌成就最高。他的詩風或悲壯蒼涼,謳歌民族氣節;或偉麗穠艷,媲美齊梁初唐,渾然形成瑰麗壯闊的獨特風貌,讀來令人無限感懷,無愧為雲間詩派首席詩人的妙筆之作。此外,陳子龍作品對清代詩歌與詩學亦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和啟蒙作用。
陳子龍不僅擅長作詩,更被稱為一代詞宗。他的詞作同樣有較高的成就,如,《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裡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陳子龍說,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裡總是時不時浮現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覆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據說,此詞原題為《點絳唇·春閨》,後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此詞見於《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
上片寫作者對於亡國的無限哀痛。前兩句「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作者借自然界的變化,折射時代的變化。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接下來兩句「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作者描寫了在東風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凋殘,一片淒涼的景象,反映了他內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山寫作者對故國的想念。前兩句「夢裡相思,故國王孫路。」寫作者在白天看到風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做夢就想到了慘遭踐踏的故國,十分痛心。後三句「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作者借用杜鵑啼血的典故隱喻失國之痛。這裡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颺落花的風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
陳子龍的詞作,因成就傑出而得到了清初至今眾多評詞名家的高度肯定。著名詩人、詞人王士禛在《倚聲初集》評價陳子龍詞說:「大樽諸詞神韻天然,風味不盡,如瑤台仙子獨立卻扇時。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緬邈淒惻。」清末著名詞人、詞學大師譚獻在《復堂詞話》中評價陳子龍詞說:「有明以來,詞家斷推湘真(陳子龍)第一。」二十世紀詞學大師龍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對陳子龍詞的評價說:「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
相關內容: 陳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