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兔兒爺,天津稱“兔二爺”,乃舊京民間工藝品,系以黃土膠泥為料,用石膏模具扣出的(未經燒製)融神、人、獸三者為一體的偶像。
除正統型、規範化的巨型作品常為巨富之家購歸,以鮮花、餅果供養外,大多為 中秋節應節之耍貨(兒童玩具),供“小兒女祀而拜之”。
北京最早的兔兒爺只是仿“月宮碼兒”上的玉兔形象,白堊其身、人立 環臂,臂有提線,牽線則雙臂上下移動,形如搗藥。
至清光緒年間,有看守 太廟之訥、塔二姓旗籍差役,供供職清閒之便,用太廟裡的粘土融制膠泥, 仿照戲曲裡的扎靠扮相,塑成金甲紅袍的兔兒爺,大者1米,小者33厘米 ,最小者約10厘米,用雞蛋清罩在粉白的兔兒爺臉上,更顯光澤。
半依半靠,各有座騎,獅、虎、象、鹿、鳳、鶴、馬、牛、孔雀、麒麟不一。
只有一種端坐於蓮花塘上,紅蓮碧葉,上映山石,石左一粉孩,手甩金錢,匍匐 向下,池內一隻金眼碧蟾迎錢而企,取“劉海戲金蟾”之意。大、中、小3 種類型,形色如一,不爽分毫,10厘米長的最為精緻。大者還要在身後插一面大AA旗或一柄傘蓋,兩隻耳朵是臨時插的,此即為正統型的兔兒爺。
據此脫胎而出的藝術型還有:戲曲角色型的兔兒爺,即戲裝兔面人物組成文武 劇目,如《連環套》、《戰馬超》、《天水關》等,擷取二人組為一出,臉譜穿戴、身段神氣,悉如紅氍毹之上。
其次是生活型、時裝化的兔兒爺,亦 為長耳兔面,實已人化,俱作時裝,體態神情酷肖生活,如賣油的、賣菜的 、剃頭的、算命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還有模仿婦女的兔兒奶奶,頭上 塑起“平三套”、“元寶頭”、“蘇州撅”、“兩把兒頭”等各種髮型,穿 戴更為趨時,隨俗而異。還有風俗型、時裝化的兔兒爺,其形體較小,安裝 於一定的背景之中,如看雜耍的、看廟會的、燒香拜佛的、娶媳婦的、出殯 的、辦滿月的……每組多至百十餘眾,各有神態。
舊京從中秋節前的八月初一開始,上至東安市場的高級耍貨店,下至各 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的街道兩旁,均擺有兔兒爺攤子。樓梯式的貨架上, 大的擺上層,小的擺下層,按尺碼排隊。兔兒爺和兔兒奶奶成對配對兒,十分有趣,烘托著節日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