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End of Heat)
一、處暑節氣的時間:
每年08月22~24日
二、處暑節氣由來,處暑節氣氣候變化,處暑節氣介紹:
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署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處暑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增大,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黃淮地區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這時的連陰雨是主要不利天氣。而對於正處於幼穗分化階段的單季晚稻來說,充沛的雨水又顯得十分重要,遇有乾旱要及時灌溉,否則導致穗小、空殼率高。此外,還應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飽滿,但追肥時間不可過晚,以防造成貪青遲熟。南方雙季晚稻處暑前後即將圓稈,應適時烤田。大部分棉區棉花開始結鈴吐絮,這時氣溫一般仍較高,陰雨寡照會導致大量爛鈴。在精細整枝、推株並壟以及摘去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同時,適時噴灑波爾多液也有較好的防止或減輕爛鈴的效果。處暑前後,春山芋薯塊膨大,夏山芋開始結薯,夏玉米抽穗揚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此時受旱對產量影響十分嚴重。從這點上說「處暑雨如金」一點也不誇張。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三、處暑節氣習俗:
1、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四、處暑節氣養生:
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夏天結束了,就意味著秋季的開始。這個時期,氣侯逐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