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形搭配和諧
生肖起名
字形作為組成名字的基本元素,並不像含義和聲音那麼重要,但如果在取名時不注意字形的搭配,也會使名字缺乏美感,不能算是一個完美的名字。
我國的姓氏在筆畫上有繁簡不一的區別,少者三兩畫,多者幾十畫,取名時要照顧姓氏的客觀規律,對筆畫較少的姓氏應盡量選取一些筆畫較少的名字與之搭配,筆畫較多的姓氏也要取名時作些變通,以求獲得視覺上的美感。名字寫出來是讓人看的,一個搭配和諧的名字會給人一種良好的視覺美感。相反,一個繁簡不一。筆畫多寡相差極大的名字則有可能使人在審美上造成傾斜,破壞人名所應有的整體協調性。
在取名實踐中,過去的人們有兩個傾向,即喜歡選用筆畫較多的字和怪異的生僻字,以此來顯示身份和學問,殊不知這兩點都是不可取的。選用筆畫較多的字除僅能在寫出來後看著比較飽滿以外,主要還是製造不繁瑣的效果。取名用怪異的字則大大降低不姓氏的社會功能。我們較為贊成的一種做法是,取名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以取出的名字在字形搭配上完美和諧為前提,該簡則簡,該繁則繁,以期收到完美的視覺效果。
具體說來,在姓氏筆畫較少的人取名時,應盡量選取一些筆畫較少的字。如姓丁的取名丁玉川、丁日昌、要比取名丁鶴年、丁德裕、在視覺上讓人舒服一些。姓于的人取名於仲文、於成龍、看上去要比於蔭霖、於嗣登更美觀。姓王的人取名王一凡、王元正,也比王嘉福、王熙震的視覺效果好。姓氏筆畫較多的人,尤其更要注意姓氏與名字筆畫的搭配。假如名字的筆畫較少,會使人感到頭重腳輕。如姓戴的人取名戴立、戴川、姓魏的人取名魏仁、魏樂、遠不如取名戴麟、或魏斌、魏源效果好。
無論是筆畫較多的姓氏還是筆畫較少的姓氏,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取名實踐中,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規律,即在取兩字名時,筆畫較少的姓氏一般不用筆畫較多的字作人名,以免視覺上形成反差,造成尾大不不掉的視覺效果。同樣,筆畫較多的姓氏也盡量避免用筆畫較少的字作人名,以防因頭蛇尾而顯得不美觀。為了減少因姓氏筆畫不同而為取名造成的麻煩,人們逐漸發現取三字名可以減少視覺上的偏差因為在三字名中,無論是最後一個字的筆畫多麼複雜,但只要在它之前加上一個筆畫較少的字,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如取名豐愷、龔飛、王德、蔣龍等等,雖然名字的含義不錯,但從字形的搭配上看總有一些美中不足,但若把它們分別改為三字名,變成豐子愷、龔一飛、王大德、蔣子龍,在視覺上的反差就不那麼突出了,同時也使名字顯得更美觀、協調、勻稱。
起名字要講究字形。講究字形,也就是寫出來要好看,好認。為了做到這一點,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避免用太冷僻的宇。漢字數量浩繁,康熙字典就收有42114個字,而其中3萬多字是不常見的,常人能認識的漢字,一般在3000左右。有的人在起名時,總是喜歡用一些不常見的字,有的字甚至在普通字典上也查不到。也許這些人認為,用一般人不認識的冷僻字起名,就會給人一種有學問、有教養的好印象。其實不然。名字是一個人與他人交往的符號,如果別人不認識,這種交往就很不方便。而且從心理學講,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名字認不得或讀不出來時,必然會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感覺,甚至不願與他交往。有位心理學專家作過統計,凡有比較冷僻的字起名的人,一般社交能力都差,且80%的人性情孤僻。看來,這是頗有道理的。
2.盡量避免用筆畫數太多的字。例如,“瀛鼙墨”這個名字,姓19畫,名分別為23畫和15畫。這個名字好不好呢?從下面兩個方面看,這個名字不好。首先,筆畫數太多,寫起來極為不便。一個小孩起了這個名字,還不知要等多久他才能自認自寫自己的名字,甚至因為太難寫,使他喪失對寫字的興趣和信心。其次,這個名字共計57畫,不論是寫出來還是鉛印打印出來,簡直就是三個“黑團團”,真給人一種“墨”的感覺。因此,起名時,筆畫數不能太多。
3.起名時還要注意名字筆畫的組合。這裡有兩個方面要注意。首先,不能兩頭重中間輕。比如,“鞠一鶇”這個名字,首尾筆畫數分別為17畫和18畫,而中間一字只有1畫,這就不好看了。其次,可以“頭”重“腳”輕,而不能“腳”重“頭”輕。例如,“蒯文公”這個名字就是“頭”重“腳”輕,看起來不覺得不舒服。但“文軒轅”這個名字看起來,就有點不舒服,因為它“腳”重“頭”輕。還有像“丁瀛濮”這個名字,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寫出來不好看。
相關內容: 起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