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學起源與發展
生肖起名
姓名學淵源於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的哲學思想,是我國的國粹。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蘇東坡說:“世間唯名實不可欺”。嚴復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躅”。諸先賢都道出了姓名對人的重要性。
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實,名為實之賓也”。在《說》一書中,訓義“名”為“命”,“名自命也”。在古時,許多學者雖對姓名做過研究,可惜只是解其字義而未加以發展,更沒有與《易經》結合起來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後來,各代學者雖有補充,詳加說明,然而始終沒有被世人重視,只是在民間流傳。至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日本學者雄崎健翁將姓名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整理,並美名稱為“聖學”,實為中國姓名學。而研究此學的門生則給予“聖學生”的學好。
之後,此風傳入新加坡、香港、澳門、台灣、韓國等地區,漸傳至我國東北逐成今日之姓名學。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姓名作為文字符號,帶有時代變遷的信息,銘刻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凝聚著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目標追求。而且姓名五行數理還對人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用姓名預測人生,具有直觀性和準確性,能顯現人生的宏觀信息。姓名就是一個人的代號,古人講:"有其名必有其實"。這個"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姓名中,儲存了人一生的吉凶信息。因此,我們不要輕看人的姓名。研究姓名的學問,稱為《姓名學》。雖然此學問從日本傳入我國,但它同樣離不開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和法則,同樣是人體科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通常人們知道姓名要取吉數,其實姓名的學問可大啦!簡單的以姓名學起名一般是不可能到位的,怎麼取一個好名字呢?
一、起名數理選擇:1、避開凶數。2、排出取名者的八字,找出五行喜忌,取名時要補偏救弊。
二、字音選擇:1、避免姓和名的聲母、韻母相同,如“汪文微”,“包波邦”。2、避免姓名的字音與不雅之詞語諧音。如李思、韓淵、史詩、杜子達等名字,看字義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語裡讀成你死、喊冤、死屍、肚子大等。3、避免姓名的四聲相同,如柳景選,全是三聲,張湘霜,全是一聲,讀起來不順口。
三、字義選擇:1、不要用太俗的字,如李二,胡平娃等。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如瑪利,亨利,約翰等。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周鞫。
字形選擇:1、筆畫不宜太多。2、名字的部首、偏旁要避免相同,如江波瀾,佟信修。
四、注意字型的肥、瘦、長、短、強、弱、虛、實。
肥:施、圓、豐、賜、態、備等,行動較笨重。
瘦:七、小、干、卜、子、於、卡、千,雖有活力,但較弱小。
長:草、芥、申、奇、平、辛、竹、芽,能伸不能屈,知進不知退,缺乏忍耐力。
短:四、土、正、也、山、丘、生、女,毅力強但不佳,難得貴人扶持。
強:奮、成、泰、威、興、猛、武、飛,好動,易熱易冷,擅長交際,果斷。
弱:穿、意、美、夢、花、苗、姿,被動,欠果斷。
虛:幽、亢、已、門、口、空,缺目標,無所適從,難達志願。
實:國、福、昌、室、宜、鳳、凰、尊,穩定,較保守,勤從事,稍頑固。
字型的選擇應配合先天八字。八字過剛則取柔弱,八字過弱則取強、肥來助之,余以類推。
所謂改名,是改常用名。改名之後,並不一定辦手續改戶口薄,只要自己確認並多用就行,姓名數理的影響力大小與其使用程度有關,使用越多,影響力越大。通常新生兒取名、兒童取名一步到位自然是理想的事,若已長大又須改名,就不方便,在這種情況下,改名以不影響學習工作與生活較妥當,如到派出所重新要求改名,派出所不理解,不願改,可以在工作中用起來,原身份證名不變,原戶口名不變,而用網名、筆名、藝名、在名片上打上現名,括號裡注上原名等。若皈依佛門成為俗家弟子者,可在取法名時用五行補救之名,這在一定的意義上也能起到補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