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的更迭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冷暖,而且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隨著冬至的消逝,北京將有可能經歷新世紀以來第四個暖冬。何謂暖冬?「暖」從何來?暖冬將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從氣象學上來說,暖冬就是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它是與平均氣溫-2.7℃比較而言的。高於-2.7℃就為暖冬。北京氣象台氣候預測分析研究室的高工王桂田說,「預計今年北京冬天的平均氣溫將達到-2.2攝氏度。」
人為因素並非暖冬主因
每到暖冬,不少人會不斷反省,是不是樓房水泥建築、柏油馬路、汽車尾氣等等人為污染及城市的熱島效應成為了暖冬的主要因素呢?而專家的答案與此相反,王桂田說,「這一系列的人為因素只能作為增強暖冬的因素之一,主要制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直線上升的,然而溫度上升則表現出冷暖交替的波動特點。這表明氣候變暖同時還受其它因素的制約。
據介紹,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和異常降溫的兩種現象,它的發生發展常常會引起我國冬季氣候的異常。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常常導致我國冬季溫度上升,形成暖冬氣候。據瞭解,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國又要經歷一次大規模的厄爾尼諾現象。暖冬就是它的副產品之一。
暖冬與冷冬交替形成氣候變化週期
北京暖冬已有十餘年歷史,那麼它會持續多少年呢?王高工告訴記者:「每個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生命週期,交替並循環往復。預計全球變暖還要持續十年左右,暖冬天氣也可能隨之繼續。
暖冬週期過後,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形成相對的冷冬。冷冬同樣歷經自身的生命週期循環往復。事實上,人們對無論冷冬還是暖冬都有習慣成自然的感覺,大多的期望值都是定位在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王高工說,暖冬帶來的利的方面要多於弊的方面。
暖冬可以減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三類疾病的發作和死亡。
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心臟病這三類疾病的死亡人數都與氣溫有關,寒冷可以造成這三類疾病死亡人數的增加。因此,暖冬可以減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上述疾病的發作和死亡人數。
除此之外,暖冬使整個季節後移,對生態環境尤其是對農作物、森林植被等有延緩生物週期的良性作用。暖冬中,小麥會生長更加旺盛,楓葉的紅葉期變得更長。此外,暖冬還可以有效地節約一部分冬季的能源,緩解供電供暖的壓力。
暖冬同樣需要加強防寒保暖
王高工指出,暖冬並不意味著不會出現強降溫天氣,同樣會有強冷空氣影響而出現寒潮和大雪的天氣,所以暖冬同樣需要加強防寒保暖。
專家特別提醒,冬天暖和、乾燥,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會使人口乾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膚乾燥發癢等。還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因此在天氣好時還要適當除塵通風,這樣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