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吃巧食

七月七吃巧食

七月七吃巧食

生肖民俗

農曆七月初七,舊稱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節、星節、俗稱「七月七」。
從其眾多的名稱就可知道它在古時候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雖然沒有春節、端午、中秋那麼熱鬧,但在古時的宮廷及民間,這一天的活動也很多。
據記載,七夕作為節日最早始於東漢時期,那時的七夕節有曬衣曝書活動,晉朝後又滲入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故事,並成為這個節日的基本內容。牛郎織女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七月七被說成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有喜鵲搭橋的情節,還說喜鵲因傳錯了信,把「逢七相會」傳成「七七相會」,因而被織女責打,頭上被打掉了一片毛,因此每年一到七月七,喜鵲都是癩頭的。喜鵲為彌補自己的過失,每年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以前,常有劇團在七月七上演《牛郎織女》,有時也叫《鵲橋會》。浙南民間在這一天用大米粉加糖製成一種條形的食品,叫做「巧團」,縛上七彩絲線結成的小繩,這條小繩是端午節時婦女結成縛在小孩手上的,到七月七解下縛到巧團上,拋到屋背瓦上給喜鵲吃,說是慰勞喜鵲搭橋的辛苦。後來這種巧團慢慢演變成圓形的食品,在樂清市東鄉叫做「?」,西鄉乾脆叫做「餅」,而樂成有一特殊的叫法叫做「gong」,童謠說:「七月七,?gong吃。」
和牛郎織女有關的另一種習俗就是「乞巧」。
關於乞巧,古書上有各種記載,如《天寶遺事》中說宮中在七夕由宮女「以錦彩結成樓殿,高百丈,可容數十人」,上面陳列瓜果酒菜以奉祀牛女二星,嬪妃穿針乞巧。這指的是宮廷乞巧。在民間,舊時有些地方的婦女在庭院中於几案上陳列果品穿針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婦女向織女乞教提高她們刺繡編織的技巧。織女是古代男耕女織生活方式中婦女的崇拜偶像,古代女子崇尚針線手藝,乞巧為婦女對心靈手巧技藝的一種嚮往。另據民俗學家研究,乞巧還是古代婦女的一種乞求生育子女的活動,所以七夕又稱女兒節。
以前浙南民間還有在七月七祭拜「天親娘」
的習俗。舊時一些人家孩子出生,盼望孩子平安健康成長,拜天神為乾娘以保佑孩子。在門口屋簷下設掛一個香爐,做為「天親娘」的神位。七月七凌晨,主人在天井裡擺設供品祭拜。為什麼選在七月七凌晨呢?因東方天空中有一簇七顆星在凌晨上山,而在七月七這一天最為明亮,叫做「七顆星」,說是天帝的七個女兒,就是七姐妹。但乾娘拜一個就可,怎麼是七個呢?有人說拜的是其中的第七個。其實這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誰也說不出一個究竟來,只是沿襲下來的一種習俗。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的思想意識逐步改變,這些產生於農耕時代的風情習俗已讓人覺得非常遙遠,只有七月七?gong,在一些人家還可看到。凡是傳統民間節日,都有一種與時令相應的代表性食品,這和農時的收穫季節有關,七月七前後正是早禾登場及豆類農作物如黑豆、紅豆等成熟收穫時節,人們就以豆類摻拌米粉?gong,作為七月七的時令食品。

相關內容: 七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