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風雲

旗袍風雲

旗袍風雲

生肖民俗

如果說1911年中國在政治上推翻滿清皇朝的統治是一場急風暴雨的革命,那麼社會風氣的變化則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實際上在辛亥革命以前,上海的民風已經在潛移默化,婦女的服飾呈現出自由化的氣象,城市婦女的服裝已經向封建的服制提出了挑戰。妓女、戲子、姨太太等一批引人注目的女子標新立異,她們的服裝充滿了革新的精神,而且大膽的在社會上公開亮相,舊時種種的束縛早已被她們拋到腦後。

民國成立以後,一部分領風氣之先的婦女繼續光大了這種精神,她們率先起來,以不斷改良的新式服裝逐漸替代了富於封建色彩的短襖長裙,特別是在“五四”運動以後,上海市民在思想與精神上表現了空前的自由與活潑,促進了中國新女性在服裝上的革新與解放。旗袍的廣泛使用,就是這種新思潮的反映。

旗袍這兩字在當初僅僅局限於滿族婦女之中,是滿清女子的普通服裝。它在服裝的樣式和色彩風格上,都與上海城市婦女原來的裝束迥異。我們從清末民初流傳下來的一些畫片和照片中,很少看到她們穿著滿式旗袍。但舊體制被推翻,新體制已建立,時代的變遷,反倒使上海婦女鍾情起舊旗袍來了,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旗袍這兩字雖然代表了舊朝女子的服裝,但到了上海婦女的身上,卻賦予了新的意義。她們大膽的剝脫了舊式服裝的桎梏,以西洋女裝作為模仿的式樣,加以改進,遂成為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新式服裝。當初上海市面上流行的各式旗袍,可以說是對原來旗裝的一種異化,和真正滿人的旗袍,相去很遠。旗袍之所以能夠變成時尚的流行服,並不在於服裝的本身,而在於具有時尚思想的人。

旗袍在民國時期的城市生活中出足了風頭,而鄉村由於傳統思想的束縛,封建思想的餘音依舊繚繞在廳堂樓閣中,新式旗袍並沒有在中上層婦女中得到廣泛的流行,農婦由於生活和工作的習慣,衣衫照舊,這也可以看出服裝與社會思想的關係。但是在縣城中,一部分領風氣之先的女子和學生教師,受到上海等大城市的影響,舊裝換新裝,大膽的穿起了新式旗袍,在縣城中頗受人們關注,而她們卻引以為新潮。

旗袍從民國初年風行以來至今,已有近百年了,其間社會和思想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旗袍依舊有著生命力。我們從旗袍的歷史演變中也可看出當時上海的社會風尚,而女子思想的急進過程,在旗袍的每一處細小變化中露出了端倪,有許多線索可尋。

旗袍從二十年代的上海開始流行,後來漸漸流入內地,到了三四十年代已經成為中國婦女一致接受的正式外出服裝了。這一個過程也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過程。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民間發展實業的浪潮高漲,市場在擴大,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推進。中國的城市化在二十年代以後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城市工商業蓬勃發展。上海在這一時期成了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成為一個多功能的城市,輻射力度很強,上海周邊的一些小城也受到了上海生活方式的影響。

服裝的變化是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城市婦女由於職業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節奏快,喜歡穿線條簡潔、式樣明快的服裝,而且講究實用。原來的旗袍與這種要求恰恰相反,上海婦女按照實際需要,對旗袍的長度、腰身、開叉、色調等各方面進行了綜合的改革,之後,才使旗袍漸漸變得更貼身,更適應城市化生活的需要。如有一段時間曾徑流行下擺很長的旗袍,引來了諸多不方便,例如,有時長拖腳背,走一步路還得把衣服提起一些,不要說職業婦女穿著不方便,即使家庭婦女出去串親戚,也會感到不方便的。

服裝只有適合新的社會生活,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旗袍後來漸漸改短,到三十年代已快近膝。衣袖的長短大小,也是變換不定,到三十年代時,上海婦女所穿的夏令服裝,索性沒有了袖子,道學家看見了不免又要搖頭,以為有傷風化。茅盾長篇小說《子夜》中寫一鄉下土財主到上海,見到旗袍下裸露出來的女子大腿,差一點昏了過去。但旗袍並不為少數人的異樣眼光而放入箱子內,馬路上依舊是旗袍的天下。旗袍不但為當時的二萬萬中國女胞所採用,並且由於它具有時代所賦予的許多優點,代表了一種新的審美理念,才得到真正的風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