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個失敗的皇帝,是個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他精通詩書音畫,其中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對後世詞壇影響很深。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煜所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吧。
在古代,古人們非常的推崇吟詩作賦,甚至於若是詩寫得好還能夠得到官職,因此,特別是在唐朝宋朝時期,詩人眾多,幾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寫詩高手。而有一個人相當的特殊,他除了有詞人的身份之外,還有一個讓所有人都嚮往的職業——皇帝,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做皇帝失敗的李煜,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很高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甚至提起詞來,無人不提李煜的詞。於是有人說他政治上無能,在國破家亡後真正在詞壇稱帝。後人給他的評價基本是:「做個才子真絕代,無奈生在帝王家」。
或者正因為從輝煌到落寞,從天堂落到地獄,鑄就了李後主的絕代風華。亡國的苦痛和對故國的思念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時時刻刻在折磨著李後主,即便是在夢中,李後主也惦記著江南的紅牆宮闈,可夢醒之後,一切如煙,無盡的傷感讓李煜寫下了這篇淒涼的哀歌《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說,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愉。獨自一人時最好不要在高樓上依靠欄杆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據宋代蔡絛在《西清詩話》說,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鬱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淒惋,未幾下世。」從此詞低沉悲愴的基調中,透露出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淒苦的哀歌。
這首詞的上片寫作者在春寒料峭的雨夜裡,做著美夢,暫時忘記了亡國之痛,得到了短暫的歡愉。
起首兩句「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寫景:「潺潺」形容雨聲,「闌珊」即衰殘,作者首先描寫了環境,營造了一種淒清的氛圍,「春意闌珊」不但表明半夜時分寒氣襲人,更主要的是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即將衰落。而「羅衾不耐五更寒。」表明了自然環境的寒意,也表現了詩人內心淒涼的感受。
最後兩句「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作者通過寫夢境來表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虛幻中求得片刻的滿足。
上片中,先寫夢後事「簾外雨,五更寒」,接著寫夢中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作者在這裡是運用了倒裝手法,把夢中夢後進行了對比,表現了今夕的巨大變化,突出了現實處境的淒涼。
這首詞的下片作者宕開夢境,轉寫眼前情事,著意抒情,點出故國之思。
起首三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寫作者美夢醒後獨自一個人站在欄杆上遠眺故國,但他後悔了,因為即使「憑欄」也看不見「無限江山」,只能帶來無盡的悲痛。這兒的」無限江山「是作者曾經的天堂,是作者「一晌貪歡」美夢的基礎,作者多少物質享受和人間歡樂都曾經發生在那一大片可愛的」無限江山「的江南故土上,這是他內心視覺正在不斷捕捉的系列動人景象,像彩色銀幕一樣絢麗繽紛。
所以當他無法看見這「無限江山」時,就發出「別時容易見時難」一句歎息,這是對國破家亡一種極其委婉而淒慘的呻吟和呼喚。這其中蘊含著絕望、訣別、留戀、希冀、緬懷、嚮往等等豐富的雜糅感情,一字一淚,一聲一泣,令人品味不盡,感慨難已。
最後兩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作者以」流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規律的不可逆轉,來反覆暗喻南唐的滅亡和歡樂的消逝。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說:」流水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之語,併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
而」天上人間「一聲呼喚,正透露了作者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情結,也就是一種絕望者的希望。作者是多麼留戀這美好的人世間啊!但是,夢境中天堂般的帝王生活已永不復返了,現實中地獄般的俘虜生活又不願再繼續下去,活下來已沒有必要了。死,就是一種優化的選擇了,就是人生最合情理的歸宿。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精神上的覺醒、超越與昇華。
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是採用白描手法訴說著作者內心的極度痛苦的,可謂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可以稱得上李煜詞作中的巔峰。因為這首詞作中所蘊含的真摯情感,以及對故國的思念和階下囚身份的感慨,所組成的一支宛轉淒苦的哀歌,正是李煜當時處境與心境的完美體現。
作為亡國之君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去重拾舊日的風光和灑脫。所以他只能夠將自己內心的哀苦,通過一首首飽含亡國之痛的詞作表現出來。畢竟作為一個已經被囚禁的階下囚,他的悲哀與淒涼又能向誰訴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