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海內東經第十三》中,有一隻怪物叫「雷神」: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龍一樣的身體,人一樣的腦袋,只要敲擊自己的肚皮,便會發出雷聲。這是人們對「雷」的初次描寫。從環境看,這只雷,生活在吳地西邊的雷澤中,那麼,雷應該是水神。只是,大雨前,它會弄出不小的動靜來。《山海經·大荒東經第十四》裡,那只叫「夔」的怪物也挺厲害。遙遠的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距離海岸線有七千里。山上有一種動物,形狀像牛,蒼色(青黑色)的身體,沒有角,只有一條腿,它從水中出入時,一定是伴著風雨的,它放射的光芒,像日月那樣明亮,發出的聲音,像雷一樣巨大。
但,它們在黃帝面前,都是小動物。黃帝將它們捉來後,用夔的皮蒙鼓,用雷的骨頭做槌子。這樣的鼓做成了,黃帝一擂,發出的聲音可傳到五百里外,天下都被震懾。黃帝和雷是有緣分的。他娶的正妻就叫雷祖。《山海經·海內經第十八》這樣記述黃帝的家事:流沙的東邊,黑水的西邊,有兩個國家:朝雲國和司彘國。黃帝的妻子雷祖,生下了昌意。昌意後來犯了錯,被放逐到了若水,在這兒,昌意成家立業,生下了韓流。這韓流長長的頭,小小的耳朵,人一樣的臉,豬一樣的嘴,麒麟一樣的身子,羅圈腿,豬一樣的腳。韓流長大後,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叫阿女,這阿女了不得,生下了顓頊(zhuān xū)帝。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對「雷」的存在,仍然充滿想像。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卷下,有如此記載:「或曰:雷州春夏多雷,無日無之。雷公秋冬則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狀類彘。又雲,與黃魚同食者,人皆震死。」這個想像相當有趣。秋冬沒有雷,雷去哪裡了?哈哈,躲在地裡面呢。人們還從地裡面,挖到了雷,形狀有點像豬,味道相當不錯。但是,不能和魚肉同食,要遭雷劈。至於為什麼不能同食,沒有人說得清。
說雷像豬,不僅僅是李肇一個人這樣寫。宋朝李昉的《太平廣記》就引用兩位唐朝作家寫的雷:狀類熊豬,毛角,肉翼青色(《傳奇》);身二丈餘,黑色,面如豬首,角五六尺,肉翅丈餘,豹尾。又有半服絳褌,豹皮纏腰,手足兩爪皆金色。執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聲如雷(《錄異記》)。不過,在《錄異記》裡出現的雷,樣子還是挺帥氣的:有角,有翅膀,有強有力的尾巴,穿著深紅色的褲子,腰裡繫著豹皮帶,手腳都是金色,樣子有點像孫猴子呢,只不過雷手上揮舞著的紅色蛇有點嚇人,不如金箍棒親切。
相關內容: 雷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