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起跟叔向抱怨自己窮,為什麼叔向反而恭喜他?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春秋時,韓起是晉國的正卿,叔向是晉國的大夫。一天,韓起對叔向抱怨說:「我空有正卿之名,卻沒有正卿的收入,窮得連和別的卿大夫交際往來的費用都沒有。」說完這話,他本想會博得叔向的同情,想不到叔向卻對他拱手相賀。韓起不解其意,就問叔向:「我如此窘迫,以至令我常常為此憂慮,你不但不予同情,反而恭賀我,這是什麼道理?」
叔向沒有直接回答韓起的問題,而是先給他講了兩個晉國歷史人物的故事:一個是貧而有德的欒書,一個是富而無道的郤至。欒書曾是晉國的上卿,按規定應享受500頃田的俸祿,可實際上他連100頃田都沒有,窮得竟置不起宗廟中的祭器。但他並不以此為懷,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他以德行廣佈全國,嚴格按國家法度辦事,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普遍尊敬和愛戴。鄰至恰恰相反,他曾是晉國的正卿,家中的財富達到了國家財富的半數,晉國三軍中的將佐,部氏家族就佔了半。但是他驕奢淫逸,貪得無厭。一天到晚只恨白己的財富還不夠多,權勢還不夠大,依仗自己的財富地位胡作非為,魚肉百姓,結果不但他自己最後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他的宗族也被滿門抄斬。
叔向講完這兩個故事,接著對韓起說:「現在,您象欒書那樣貧窮,我想您也一定能行欒書之德,所以我恭賀您。如果您對自己的品德修養漠不關心,而總為自己的財富不多而憂慮,那麼,我哭您還猶恐不及,哪還有什麼心思恭賀您呀!」
聽了叔向的話,韓起恍然大悟,深受啟發,明白了德行比財富更重要,自己不該為貧窮憂慮,而應該像欒書那樣在貧窮的時候樹立美好的德行,這才是長久之計,避免步郤至的後塵。他趕快給叔向跪下,叩頭至地,感激地說:「我只考慮自已的財富多少,這是亡身滅族之道。您的一席話救了我,不單我自己感謝您,就是我的祖先和後代子孫也要感謝您啊!」
分析:
嚴格來說,叔向說的話並不算是謀略策略中的計謀。但是叔向說的話,其核心卻是任何謀略策略計謀中最關鍵的東西。通俗的來說,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實力永遠是決定鬥爭和博弈勝敗的關鍵因素。按照謀略資源論來說,自身實力如何去提升,需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自我固有能力的提升,把自己的資源能力變得更多、更廣(資金流、人員量、業務範圍)。
第二,自己現有的資源和能力,不斷精純,做到在同等情況下,發揮的效用比別人更強(人員素質更強、工具更犀利等等)
第三,擴大影響力,使其他中立的外部資源為自己所用。(各種合作組織)
而在案例中,叔向提出來的,只是上述第三點,把期望寄托在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上,略顯被動,而缺乏自身的自保能力。
比如在古代你是名人,皇帝向殺你,但是你沒兵沒權,殺了就殺了。雖然事後有人因此而反叛造反,但是你本人卻死了有什麼用?比如曹操殺名士邊讓,兗州發生反叛,陳宮因此與曹操決裂。
但如果你手握兵權、兵多將廣,那就不一樣了。比如曹操對付馬騰,也要好好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