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讓梨的孔融最後卻被冠以無禮之罪而遭殺害!什麼導致了孔融的變化?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千古,是每個中國人孩提時期的學習榜樣,然而有著這樣一個禮儀標籤的人最後卻被冠以無禮之罪而遭殺害。
曹操又是歷史上少有的禮賢下士的典範,何以就容不下孔融這樣的一代名儒?孔融究竟是怎麼惹得曹操非殺他不可?
一、出言不遜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鄴城, 為其子曹丕納袁熙妻甄氏。
孔融聽聞後寫信給曹操,「從前有武王伐紂,把妲己賜周公,今有您效仿武王,將甄氏賜給世子,又是一段佳話呢。」
曹操心想我怎麼沒聽過這個典故,於是便問孔融什麼意思。孔融輕飄飄地答道「按現在的狀況看,可不就是這樣嗎?」曹操一聽敢情是拐著彎兒罵我們父子倆啊,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後來曹操以「酒可亡國」為名頒布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馬不幹了,大發牢騷後專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來懟曹操,列數聖哲先賢因酒而建功立業的史事和傳說,並且盛讚「酒之為德久矣!」。
堯不喝千鍾酒,就不會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會成為大聖人...總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說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飲酒作樂了,全然不把禁令放在眼裡。
可是曹操哪裡是因為「酒可亡國」的原因禁酒呢?寫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曹操對酒得到癡迷又怎會比孔融少呢?
東漢末年連年征戰,歲儉民饑,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糧食都快沒了,酒這種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說,曹操是站在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國利民的決策,可孔融卻偏要擺出一副名士書生的做派來發表高論。
孔融作為當時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當於今天的媒體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響輿論走向。
曹操即便宰相肚裡能撐船,但也經不起孔融三番五次的無禮挑釁,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嘍。後來曹操授意郗慮,表奏孔融罪狀,終於以「違反天道,敗倫亂禮」的罪名誅殺孔融一家。
二、敗倫亂禮
這敗倫亂禮的罪名是怎麼來的?孔融說過的話裡最驚世駭俗的當屬「親子無親論」。
他原話是這麼說的,「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父親有什麼值得孝順的,自己不過是他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又有什麼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裡,分離後跟瓶子還有什麼關係呢?
這番言論就是放到今天意識也是夠大逆不道的的,更何況在以孝治天下的東漢?
不僅如此,孔融還藐視聖人,有天,禰衡艾特孔融,「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隨手轉發了一句「你是顏回復生。」很不巧,這波商業互吹被視奸的郗慮聽到了,於是被列為五大罪狀之一,孔融則被視為大逆不道。
然而孔融真的是不忠不孝嗎?肯定不會。
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統知識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後漢書》也有記載孔融十三歲喪父時哀悴過毀,要別人扶著才能起來,父老鄉親們都認為他孝順得很。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個借口罷了,曹操非殺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兩人政治目標的對立。
三、政治對立
孔融「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命運與形同傀儡的漢獻帝聯在一起,處處時時與權傾朝野的曹操作對,由此鑄成了閤家死滅的悲劇。」
其實孔融與曹操的關係起初還是不錯的,這是基於他們匡扶漢室的共同政治立場,但沒多久曹操就「挾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業,而孔融始終是漢室王權的堅定維護者,兩人政治關係自此分道揚鑣。
因此真正觸到曹操的逆鱗,讓他不得不痛下殺手的是兩件事。
其一,「請准古王畿制」。曹魏政治所要經營的第一步就是以魏郡為中心,以冀州為依托,謀求封國建制。
而孔融偏偏上奏說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穎川、南陽、陳留、上黨三海近郡,不封爵諸侯。「請准古王畿制」的意圖就是為了抑制曹操擴大地盤,防止曹操自立為王,曹操要想完成偉業就必須出去孔融這塊絆腳石。
其二,「崇國防疏」。劉表不供職貢,多行僭偽,朝中有人主張討伐,孔融卻拋出「崇國防」的論調,說劉表雖然昏僭惡極罪不容誅,但考慮到國體和國防力量,還是應當隱瞞劉表祭祀天地這件事。
然而老奸巨猾的曹操又怎會看不出孔融這是在為劉表開脫,為的是保留漢室宗親的諸侯力量來牽制他呢?
曹操要開王霸之基就必須掃除豪族政治的障礙,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頭,阿黨比周,擁劉貶曹,四方信服,在輿論上對曹操的王霸之業形成了巨大威脅,終於在又一次口無遮攔後予人口舌,落了個全家被誅的下場!
相關內容: 孔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