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的繼後那拉氏,乾隆愛過她嗎?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直以來,人們討論的都是乾隆更愛孝賢純皇后還是孝儀純皇后,似乎都自然而然忽略了繼後那拉氏。其實也很正常,繼後那拉氏似廢未廢結局淒涼,任誰都會說乾隆厭惡她,而不是愛她。而且很多人都認為,這位繼後是崇慶皇太后要乾隆立的,所以乾隆對她沒什麼感情。
不過,隨著《如懿傳》的播出,又讓許多人相信愛情了。於是一時間又湧現出一大批人,開始堅定相信,繼後才是乾隆最愛的人,之所以後來對繼後那樣,完全是愛之深責之切的緣故。
那麼乾隆到底愛過她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再來瞭解,關於清高宗繼後那拉氏的歷史。
烏拉那拉還是輝發那拉
首先我們要說說關於那拉氏的姓氏,這一點一直以來爭議比較大,有的人說她姓烏拉那拉氏,還有的說她姓輝發那拉氏,到底哪個是真的?
持烏拉那拉氏觀點的,主要是因為《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譜》中,都記載的是烏拉那拉氏。其中《清史稿》作為記載清朝歷史的紀傳體歷史著作,一直都是很多人瞭解清朝歷史的主要來源。
不過,不管是《清史稿》還是《清皇室四譜》,都並非是清朝官方文獻,二者皆成書於民國年間,因此多多少少會有些差錯,這是在所難免的。那麼清朝官方文獻中,有沒有可以推測其姓氏的相關記載呢?
答案是有的。在清朝官方文獻《欽定八旗通志·卷十六》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鑲藍旗滿洲佐領:第三參領第一佐領系國初以輝發地方來歸人丁編立,始以莽庫管理。莽庫故,以纛章京德爾德赫管理。德爾德赫故,以其子護軍參領博伯尼管理,後復以莽庫之子羅和管理。羅和故,以其子羅多管理。羅多升任右衛護軍參領,以其弟訥爾布管理。訥爾布因病辭退,以其子訥禮管理。訥禮故,以其子訥蘇肯管理。現改為公中佐領,以扎蘭泰管理,續以達沖阿管理。達沖阿故,以達忠阿管理。」
《欽定八旗通志》是乾隆三十七年福隆安等奉敕續纂,嘉慶元年成書的政書,可見不僅是清朝官方文獻,而且距離繼後存在的歷史還非常近。
另外清朝官方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也有記載:
「莽科(亦作莽庫),鑲藍旗人,王機砮之孫也。世居輝發地方。國初率兄弟及同裡人等來歸,編佐領使統之。其孫羅和,原任副都統。曾孫羅多,原任護軍參領。訥爾布,原任佐領。元孫薩賚、四格、訥理,俱原任佐領。武德,現任佐領。四世孫札拉芬,原任佐領。六十八,現任佐領。」
記載中的訥爾布,就是繼後的父親。由此可以看出來,繼後的伯父名叫羅多,祖父名叫羅和,曾祖父叫莽庫。更重要的是,繼後家族一開始是從輝發地方來歸的。
那拉氏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分為烏喇那拉、哈達那拉、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記載:
「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及各地方,雖系一姓,各自為族。」
因此從清朝官方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乾隆的繼後那拉氏,應該是出身輝發那拉氏家族,而不是烏拉那拉氏。
令人意外的一生
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生於康熙五十七年,於雍正十二年通過選秀,指婚給寶親王弘歷為側福晉。可以看出的是,那拉氏入潛邸的時間相對來說較晚,她入府九個月後,公爹雍正帝就駕崩了。
乾隆即位後,將嫡福晉富察氏冊立為皇后,側福晉高氏封為貴妃,同樣身為側福晉的輝發那拉氏,則被封為嫻妃。「嫻」在滿語中是安和的、恬靜的之意,說明乾隆一開始對那拉氏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乾隆十年正月,貴妃高氏舊疾復發,為了給貴妃沖喜,乾隆對後宮進行了一次冊封。在二十三日這一天,乾隆將貴妃高氏晉封為皇貴妃,那拉氏晉為嫻貴妃,蘇氏晉為純貴妃等。著名的令妃(孝儀純皇后)就是在這一年進宮的,當時她剛進宮不久,本來位分是貴人,卻因此次乾隆大封,得以晉陞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病逝。不久,乾隆晉陞那拉氏為皇貴妃,後正式下詔立為皇后。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繼後那拉氏都非常受寵,更是曾在四年裡,接連為乾隆生下三個子嗣。
乾隆十七年,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琪,這個皇子後來因母親失寵,再也沒有得到乾隆的重視,於乾隆四十一年鬱鬱而終。乾隆十八年,那拉氏生皇五女,此女兩年後夭折。乾隆二十年,那拉氏生皇十三子永璟,此子不滿兩歲夭折。
在那拉氏受寵這段期間,乾隆對她真的很好,時不時就往她這裡送東西,比如什麼石榴花盆景、瑪瑙三多花插,都是些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品,不外乎就是希望那拉氏多給他生幾個孩子罷了。
轉眼間來到乾隆三十年,這是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原本一切都如常進行,乾隆還在途中為那拉氏大肆慶祝生日,帝后還一起包餃子獻給太后享用,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到了閏二月十八日的晚上,皇后卻沒有在晚膳時出現,甚至乾隆在賜菜的時候,都直接跳過皇后,先賜給令貴妃。之後便是大家已經聽爛的故事,繼後斷髮,乾隆命福隆安將其先送回宮,最後乾隆收回其冊寶之類的。
關於繼後為何會突然如此,史料中並沒有說明,也就引起後世諸多猜測。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繼後那拉氏去世,乾隆發佈了一道上諭:
「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后於本月十四日未時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
按照乾隆的說法,就是皇后突然就一反常態,變得瘋瘋癲癲,他只能先讓人送皇后回宮養病。誰知皇后不但沒好,反而病情加重,最後去世了,這一切都是皇后福薄啊。
之後乾隆又說:
「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只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就是說按照皇后的所作所為,就算被廢黜也理所應當,可他仍然保留其名號,算是格外開恩。換句話說,乾隆在誇自己是個仁慈的人,所以沒有下詔正式廢後。不過他下令只以皇貴妃禮葬(實際上並未達到),又收回那拉氏冊寶,也就形同被廢了。
乾隆愛過她嗎
從乾隆後期對那拉氏的態度來看,他似乎真的恨極了這位繼後。那麼他是真的根本就沒愛過那拉氏,所以發起火來很是輕而易舉,還是真像有的人所說,他是愛之深責之切呢?
這個問題別問,問就是愛過。其實可以證明乾隆愛那拉氏的證據有很多,今天筆者就列出一些,讓大家看清楚,「渣渣龍」除了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這些人以外,還曾怎樣愛過繼後那拉氏。
首先就是孝賢純皇后去世的十一天後,「渣渣龍」就迫不及待命人,將養心殿西耳房的裝飾挪到東耳房去。自雍正朝起,養心殿便成為皇帝的寢宮,東耳房便作為皇后侍寢後休息的地方,西耳房則是貴妃侍寢後休息的地方,其餘嬪妃住在東西圍房。
也就是說,按照當時的位分,那拉氏本來應該住在西耳房,但皇后一死,乾隆就讓人把她的東西搬到東耳房,說明已經有意要讓其接手管理後宮了。那麼有人會說,當時貴妃也不只有那拉氏一人啊。
但問題是,在命人搬東西的同時,乾隆還給那拉氏增加了三名宮女,接近皇后的標準。這不是太明顯了嗎,就差直接報那拉氏身份證號碼了。如果乾隆不是喜歡那拉氏,幹嘛這麼著急要將其扶正?話說回來,「渣渣龍」此時有想過剛去世的孝賢皇后的心情嗎?當然沒有,他關心的只有他自己。
又有人會說了,乾隆會立那拉氏為後,完全是崇慶皇太后的主意,乾隆是大孝子啊,所以不得不這樣做。如果你也同意這種說法,那麼筆者就要放出證據了。
在《清高宗實錄》裡,乾隆冊封那拉氏為皇貴妃的詔書是這樣寫的:
「茲奉皇太后懿旨:……嫻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人亦端莊惠下,應傚法聖祖成規,即以嫻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應於皇帝四十歲大慶之先,時已過二十七月之期矣。舉行吉禮,佳兒佳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
這裡有什麼問題呢?我們看到這一段話,好像都是以崇慶皇太后的口吻說的,比如稱呼乾隆為「皇帝」,說乾隆和那拉氏是「佳兒佳婦」,對自己的稱呼是「予」。表面看來,還真是皇太后親自選定的兒媳婦。
可問題就出在「嫻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這句話上,皇考是皇帝對先帝的稱呼,這裡的皇考很明顯說的是雍正。崇慶皇太后是雍正的妃子,她怎麼可能稱呼丈夫為皇考呢?所以從詔書就可以知道,這是乾隆在模仿皇太后的口吻,可是忽略了細節。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乾隆後來親口說的:
「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 。」
他在這裡親口承認,是他自己覺得那拉氏很合適,於是奏明皇太后(皇太后當然不會反對,乾隆是不許他老媽參與政事的),才冊立其為後。甚至他還鬆口解釋了,那拉氏並不是什麼突然發瘋,而是因為斷髮受到懲罰。像這種自己打自己臉的事,歷史上「渣渣龍」可沒少干。
其實這件事很簡單,我們自己想也能明白,乾隆就算再怎麼孝順,像立後這種大事,也不能老媽說立誰就立誰啊。就算崇慶皇太后真的喜歡那拉氏,乾隆也覺得合適,那麼他只需走個流程,先封皇貴妃,再立為皇后就行了。
可「渣渣龍」是怎麼做的呢?人家馬上就叫人搬東西,還為那拉氏專門創設了一個「皇貴妃攝六宮事」的頭銜。而且整個清朝,也只有順治的董鄂妃,與乾隆的繼後那拉氏,在被冊封為皇貴妃時,享有頒詔天下的尊榮。乾隆這一系列的舉動都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愛啊。
還有認為乾隆真愛孝賢皇后,而不愛繼後那拉氏的。當初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奉皇太后出巡,孝賢皇后隨行。很多人都說此次出巡,是乾隆為了讓皇后散心。但事實是什麼?事實是剛剛承受了喪子之痛的孝賢皇后,還要在出巡期間盡心侍奉婆婆崇慶皇太后,以保證其出巡期間玩得開心。
而乾隆十八年六月的時候,繼後那拉氏生下皇五女。九月乾隆奉皇太后巡幸熱河及木蘭,這時候那拉氏雖然已經生育過了三個月,可乾隆仍然派人將其護送到行宮休養。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乾隆要更愛繼後呢?
因此乾隆的真愛是誰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問。對於他的那些妃子,問就是愛過,可要說到真愛,還真找不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