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有十九個女兒,最出名的三個是誰?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
唐高祖李淵,有二十多個兒子和十九個女兒。
這些女兒中,有的協助高祖開疆守土,有的在家族危亡時捨生取義,也有的,巧媚逢迎,無下線操作,活成舌尖上的笑話。
(一)平陽公主:李淵最暖心的一道光
像封建社會的大多數女子一樣,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史書上都沒有記錄。
她在歷史上登場是她父親李淵決定起兵,來書信要她和丈夫柴紹離開長安,柴紹很為難:時間很緊,兩人一起動身,容易引起隋朝統治者的注意,留下妻子在後又怎放心?
平陽寬慰丈夫:自己是女子,好躲藏,我能安排好自己,柴郎你要趕快、加急離開。
柴紹從小道奔太原,平陽沒像她說的那樣躲藏,而是悄悄潛回老家陝西鄠縣,她給父親送溫暖的工程正式動工。柴、李兩家都是世代勳貴,多有積蓄,平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
鄠縣附近當時有好幾支反隋的武裝力量,柴紹有個家僮馬三寶機敏多智,平陽派他前往遊說,成功收編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邱師利諸部,隊伍發展到有七萬人之眾,其中精銳有一萬餘。
這是個什麼概念?她老爺子兵起晉陽,手下人馬是三萬。一路對突厥討好許願,也只借來幾千兵馬。
平陽的這七萬人,有為衣食之需投奔來的流民,有佔山為王的強盜,還有好勇鬥狠,囂張跋扈的世族子弟,領導的難度可想而知,而平陽不但坐穩了統帥位置,還把這群烏合之眾訓練成了一支有嚴明軍紀的銳旅,數次打敗隋軍的進攻,並相繼攻佔了長安附近的盩厔、武功、始平等地。
到李淵進了關中,看見長安西南都是自己的土地,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暖不暖心?
歷來開國之君,身邊最多有幾個兒子作為左膀右臂,李淵卻多了女兒奉與的一對翅膀。
歷代帝女要麼末世飄萍,要麼安富尊榮,平陽公主卻是肇基建業,家國天下。
公元617年11月,平陽公主的軍隊和李世民部會師渭河北岸,與柴紹軍一起攻克長安。
此後,李世民出兵河北,平陽率軍隊在山西葦澤關扼守,為掃平竇建德、王世充部承擔軍事後盾。
623年二月,這個以耀眼光芒照亮隋唐的女子隕落。那一刻,李淵的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疼。
(二)千金公主:她和武則天是姑嫂?是姑侄?是母女?
平陽有多榮光,李淵的另一個女兒千金就有多不堪。
李淵唯一能確定生年的女兒是其第十二女李澄霞,生於公元621年,千金公主是老李的第十八女,應該和生於628年的高宗李治差不多年紀。
這公主出名在她和高宗皇后、後來的大周開國女皇武則天的關係。
要說,武則天最早算是千金公主的小嫂子,可擋不住武家風水冒泡,武則天一路打怪升級,千金公主的身份從小姑子變成小姑姑。
這段歷史,中國人基本耳熟能詳。
到這裡為止,史書上沒千金公主什麼事,她和她的其他姐妹一樣被簡略的記為:
「下嫁溫挺。挺死,又嫁鄭敬玄。」
嫁了兩次丈夫而已,這在唐朝不算什麼,她的幾個姐姐高密、長廣、永嘉都曾兩嫁,女人從一而終的貞節觀念是南宋後的理學家建立的,這根鞭子抽不到幾百年前的唐朝女人頭上。
千金公主被史家鞭笞的,是她認了武則天當媽。
場景大約是這樣:
武則天:把這些姓李的都殺了!李弘,李賢,曹王李明,安南王李穎,越王李貞,琅琊王李沖,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常樂公主,千金……
千金公主:我不要姓李,我想姓武……
武則天:你姓武,那你是我武家什麼人?
千金公主:是您的女兒,母后!千金願早晚承歡膝下!我這就給您打申請報告!
從武則天的姑姑一躍成為武則天的女兒,簡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
為了表孝心,她甚至選了一個男人送給武則天,讓他做了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
呃~只有女人才瞭解女人吧,送禮都送得這麼體貼入微,也難怪千金公主能在武周的高壓下獨善其身。
李淵地下有知,會不會氣出一口老血呢?
幸而他還生下了常樂公主,家族覆亡之際,這個最小的女兒用自己和全家的生命留住了鐵血皇族最後的尊嚴。
(三)常樂公主:同國患為忠,不同為逆
《新唐書》裡有文字記敘事跡的高祖公主有五位。
這五位是:
和丈夫兄弟一起出入戰陣的平陽公主。
堅持葬向高祖獻陵方向的高密公主以及撤離時不忍棄母而去入獄的長廣公主。
第四位有意思,是嫌棄丈夫粗蠢,太宗出面為其化解家庭矛盾的丹陽公主。宋祁和歐陽修幾位老先生八卦這個不知道啥意思。
最後一位,便是常樂公主。
常樂公主的女兒是高宗第七子、時為英王的李顯的妻子,武則天不喜歡常樂公主,惡其餘胥也不待見這個兒媳婦,找了個理由把常樂公主的這個女兒關進內侍省,活活給餓死,最後連埋哪兒了都沒人知道。
和武則天,常樂公主是既有國仇,又有家恨。
所以在越王李貞來信,說要借道,其實就是探察她和丈夫趙瑰的態度時,常樂公主挺身而起,說了這樣一段話:
「為我謝王,與其進,不與其退。若諸王皆丈夫,不應掩久至是。我聞楊氏篡周,尉遲迥乃周出,猶能連突厥,使天下響震,況諸王國懿親,宗社所托,不捨生取義,尚何須邪?人臣同國患為忠,不同為逆,王等勉之。」
同國患為忠,不同為逆。這一句堪比《左傳》中的「臨患不忘國」,在任何一個時代響起,都振聾發聵,醒人心脾。什麼是忠誠?忠誠不是對哪個具體的統治者的盲目服從,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這才叫忠。
這大約也是《新唐書》鄭重記下常樂公主的原因。
她雖沒能像她的姐姐平陽一樣在千軍萬馬中親執金鼓,卻也在血雨腥風裡舉起了李唐不屈的精神旗幟。
奮身為義,率義死國,臨難不懼,知死不避。
李淵在平陽公主身後用一個「昭」字評定了這個女兒的功績,常樂公主,竊以為也當得起一個「勇」字。
公元688年,李貞兵敗,常樂公主全家被殺。
和她那個給武則天送面首的姐姐比起,怎麼說呢——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