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 秦二世(前230--前207年) ,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公元前210--公元前207年在位。統治期間,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較秦始皇時期更為繁重。不入即爆發陳勝吳廣的農民大起義。後被專權的宦官趙高逼迫自殺。
劉祜 漢安帝,,東漢皇帝。公元106--125年在位。十三歲即位,鄧太后臨朝,後兄鄧騭執政。鄧太后死後,他利用乳母王聖,宦官李閏等總收入殺鄧氏,命皇后兄閻顯掌管禁兵,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權。
劉欣 漢哀帝(前26--前1年),西漢皇帝。
劉駿 宋孝武帝(430--464年),南朝宋皇帝。公元453--464年在位。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第三子。初封武陵王。文帝被太子劉劭殺死後,他自江州起兵誅討之,入京即帝位。翦除宗室,重用戴法興,巢尚之、戴明寶、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設二尚書。並推行土斷和課租蔭戶以抑制大族,加強君權。
劉義符 宋少帝(406--424年),南朝宋皇帝,劉裕的長子。公元422--424年在位。由劉裕舊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輔政。後來,羨之假皇太后令責他居喪無禮、遊戲無度,召檀道濟領兵入京,廢為營陽王,幽於吳都。旋殺之。
李適 唐德宗(742--805年),唐朝皇帝。公元779--805年在位。順宗長子,本名淳。即位後銳意改革吏治,整頓江淮財賦,以增加財政收入。並利用藩鎮間的矛盾,先後平定三個藩鎮的叛亂。河朔各鎮也表示歸附。代宗廣德年間以來五十餘年的藩鎮跋扈之局面告一段落。後被宦官陳弘志等謀殺。
李儇 唐僖宗(862--888年),唐代皇帝。公元873--888年在位。懿宗死後,由宦官韓文約等所立,年十二歲。專事遊戲,揮霍錢財,政事全交給策軍中尉田令孜處理。廣明元年(880年)底,黃巢起義攻入長安,他與田令孜等逃往成都。885年回京師。不入,因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等衝突,又逃往鳳翔,再走興之。888年,回長安,不久病死。
成吉思汗 (1162--1227年) 即元太祖。蒙古族首領。名鐵木真。1206年被推舉為大汗,加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制定軍事、政治、法律制度,開始使用文字,曾三次侵入西夏,兩次大舉攻金,直到 黃河北岸,佔領北京。後又佔領了俄國南部和中亞地區,分封給三兒子。1227年在攻打西夏的戰爭中病逝於甘肅清水。元朝建立後,追尊為太祖。
窩闊台 元太宗(1186--1241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第三子。又稱合罕皇帝。1229--1241年在位。1229年被推為大汗,1230--1234年發動滅金戰爭,並統一中國北方。1236年命拔都西征,深入歐洲中部。在位期間,任用耶律楚材,制定賦稅制度。立中書省,草創律法,又遍設驛站,加強本土與諸國的聯繫。
朱高熾 明仁宗(1378--1425年),明仁皇帝。成祖之子。在位僅一年,年號洪熙。為政尚寬大,取消禁用金銀之禁,釋放在教坊司等處的建文帝諸臣家屬等。旋早卒。
玄燁 清聖祖(1654--1722年),即康熙皇帝 。在位61年,中是國當皇帝最長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台灣,擊退沙俄傳略,訂立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之間的東段邊界。三次平定準噶爾叛亂和西藏上層貴族的分裂活動。保證和加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他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停止圈地,推行更名地。治理黃河等水患,保證大運河暢通。完成《皇輿全圖》的繪製。喜詩畫書法,精鑒賞,亦愛好天文、歷算、化學、音樂,對有學問和特長的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徐日昇等授以官職,供奉內適。曾六次南巡,開博學宏詞科,明史館,以籠絡漢族文化人和地主階級。編纂《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書籍。提倡程朱理學。興"明史"、"南山集"等文字獄,以加強思想統治。五十一年,頒布法令,以五十年在籍人額為準徵收丁銀,以後滋生人口永不加賦。治平盛世。
雍正 (1678--1735年),康熙的四子。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得隆科多、年羹堯之助奪得帝位。對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必變了康熙時代的籠絡為主的政策,屢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政策。取消親王、貝勒對八旗軍隊的統率權,以加強君主專政。又實行攤丁入地,以保證賦稅收入。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等措施。還曾出兵鎮壓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叛亂,與俄國簽訂兩個條約,劃定了中俄邊界。
馬授 東漢的伏波將軍。
馬稷 三國蜀國將軍,困失街亭被諸葛亮處以軍法。
王溥 後因和北宋時期的宰相。
李雄 十六國埋藏成國的建立者。
李固 東漢時期大臣,與梁冀爭奪政權。
李大亮 唐代右衛大將軍。
李光地 清代康熙朝文淵閣大學士。
李賢 北周的大將軍。
李存信 唐末將軍,官至檢校司空。
張玉書 清代康熙年間大臣,《明史》部載。是重用的宰相人物。
姜維 三國時蜀國的宰相和將領。
趙普 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
秦檜 南宋奸臣,宰相。
翁同書 清朝大臣。
陸贄 唐朝宰相。
馬延鸞 宋末宰相,馬端臨之父。
王審知 五代十國時閩國政權的國君。
石勤 十六國時期後趙政權的國君。
尤侗 清朝學者。參與《明史》修纂,能詩詞、駢文、亦善戲曲。著作有《鶴棲堂文集》、《西堂全集》。
王廷相 明朝學者。著有《慎言》、《表禮備纂》、《王氏家藏集》等著作。
王原祁 清代著名畫家,是"類東派"創始人。為"清六家"之一。
孔穎達 唐朝著名學者。曾奉太宗之命主編《五經正義》,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
葉適 宋代哲學家,作品彙集為《水心先生集》。
李賀 唐代詩人,字長吉,河南宜陽人。
宋慈 南宋學者,所著《洗耳恭聽冤集錄》一書,總結宋以前法醫的成就 ,為世界最早的法醫的成就,為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
陸德明 唐朝學者,著作《經典釋文》,集漢魏六朝二百三十餘家之說,為研究文字、音韻、訓估的重要著作。
酈道元 北魏時期著名學者,撰《水經注》四十卷,文辭優美,為古代地理名著。
陸法言 隋朝學者。精通音韻之學,所編《切韻》是中國古代學術重要文獻,成為唐宋人編纂韻書的基礎。
陳矣 清代著名學者,治《詩》專家。著有《詩毛氏傳疏》、《毛詩說》、《毛詩音》。
陸心源 清代學者,著名藏書家。
陳澧 清代大學者。廣通經學、天文、地理、樂律、音韻、算術等學,亦善詩詞、文章。著有《聲律通考》、《漢書水道圖說》、《北塾讀書記》、《憶江南館詞》等。
張養浩 元代散曲作家。
范成大 南宋詩人。其詩寫田園生活,亦多關心國家安鋮,同情人民疾苦之作。有《石湖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郡志》等。
屈大均 明清之際著名學者,並以詩文久負盛名。有《初學集》、《有學集》、《牧齋集》、《投筆集》等,另編有《列朝詩集》。
談遷 明末史學家。代表作《國榷》
曹霸 唐代畫家,以畫馬聞名。
康有為 近代著名政治家和學者。戊戌變法的首要人物。有《大同書》、《孔子改制考》等。
張道陵 東漢沛縣人,又名張陵。初入太學,通達五經。明帝時曾出任巴郡江州令。順帝時在四川大邑縣和鵠鳴山修道。公元141年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自稱玄元",創立道派,凡入道者納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教人悔過奉道,用咒水符法治病。建二十四年,立祭酒以領道民。被道教徒尊為一師。後裔繼承道法,世代居龍虎山;稱"張天師"。
慧遠 東晉時僧人,本姓賈,少為諸生,博綜六經,尤善任老。年二十一,從道安出家,精般若性空之說。太元三年,由荊州入廬山。後在東林寺倡異彌勤淨土法門。402年與劉遺民、雷次宗等百餘人共立誓,期生西方淨土,並組織白蓮社,同修淨業。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有《法性論》、《明報應論》、《釋三報論》等。後人輯有《廬山集》,已佚。
陸修靜 南陽宋代著名道教人物。整理道經,修成《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礎,並作《九等齋二十法》使道教儀式初備。
李自成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陝西米脂人。崇禎三年起義,投奔高迎祥,為八隊"闖將"之一,名列三十六營。高迎祥被害後,被推選為"闖王"。倡"均田免糧"打遍陝、甘、寧、川、鄂、豫,勢力大振。占西安,建立大政權。並攻佔北推翻了明朝統治。此的,在滿清與吳三桂的反撲下,勢力頓衰,終失敗,1645年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遇害。
張獻忠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率眾起義,號八大王,為三十六營之一。與高迎祥相率攻陷奉陽,焚燒皇陵。十兵年,在湖北谷佯降。次年重舉義旗,進入四川後,開展游戰爭。十四年二月突然出川,攻陷襄陽。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宣佈"三年免征,一民不殺"。次年在成都即帝位,國號大西,年號大順。順治三年年末,迎戰清軍,陣亡於西充鳳凰山。
宋教仁 近代革命家。1903年在長沙參加成立華興會,任副會長。謀劃長沙起義,事洩逃亡日本,參加籌組同盟會。曾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後,與黃興同赴武昌,籌組臨時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任總統府法制院院長。臨時政府北遷。任農林總長。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後被袁世凱刺殺,死於上海。著有《宋教仁集》。
蔡鍔 近代革命家和軍事家。字松坡。湖南邵陽人。原名艮寅,字松坡。1899年留學日本,1904年歸國,任新軍教官、協統等職,1911年去雲南任軍官。當年響應武昌起義,被推為雲南軍政府都督。"二次革命"後被調至北京,實受監視。1915年在雲南宣告獨立,成立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袁死後任四川都督,旋赴日本療疾,不久病逝。有《蔡松坡集》。
馮玉祥 安徽巢縣人,字煥章。歷任北洋軍各種軍職,1924年10月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政府,並將清皇室逐出紫城。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成為蔣介石下的重要軍事領袖,後爆發蔣馮閻大戰和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主張抗日。1933年與共產黨合作,在抗期間任和第三、六戰區司令長官。抗戰勝利後,反對蔣介石的反動政策。1948年9月,準備回國參加中國共產黨發起的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途中經黑海,因輪船失火遇難。著有《我的生活》、《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等書。
鄧中夏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義。
韋拔群 百色起義領導人和左江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廣西東蘭人,壯族。1932年10月19日在廣西東蘭縣被叛徒殺害。
洪仁纖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洪秀全的族弟。封干王。總理朝政。作《資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改革政治,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但未能實施。是太平天國的文化、政治、教育、科技方面的領導者。後在南昌被清兵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