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李白、蘇軾分別代表了唐代、宋代最高的文學藝術成就,估計沒有多少人反對。那麼元代呢,誰是這個少數民族執掌政權時期文學藝術的扛鼎者?來和本站小編一起漲知識吧!
很多人的答案會是三個字:趙孟頫。元仁宗曾說,唐朝李白、宋朝蘇軾天下聞名,如今我有趙子昂(趙孟頫),與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趙孟頫
趙孟頫的身世不簡單,他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十一世孫,是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後裔,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宋朝官員。這樣的身世既是他的「幸」,又是他的不幸。幸者,他宋室王孫的顯赫身份,使元朝統治者更願意籠絡他;不幸的是,作為宋室王孫,如果做了元朝的官,數典忘祖的罵名是跑不掉的,士大夫最看重的名節將毀於一旦。
但趙孟頫還是做了元朝的官。他沒有像他的同宗兄弟趙孟松那樣,以死殉國,也沒有像一些名士那樣終生不仕。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派程鉅夫到江南訪求才俊,33歲的趙孟頫北上來到了大都,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而且一幹就是30多年,伺候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五位皇帝,正所謂「榮際五朝、名滿天下」。
讓趙孟頫名滿天下的,不是他的宋室王孫身份,而是他的卓越才華。元世祖初見他,就被他的「神采秀異,珠明玉潤」深深吸引,以為「神仙中人」。讓他寫份詔書,趙孟頫運筆如飛,立時寫就,無一字不合自己心意,於是趙孟頫成為元世祖的座上客,受到了極大的禮遇。等到元仁宗在位時,這種禮遇達到了巔峰,「出身高貴、長相帥氣、博學多聞、操行純正、書畫一絕」,仁宗一口氣給了趙孟頫7個好評,讓他仕途一路飆紅,做到了從一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這是元初「南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官位。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的才華在「書」,歷經幼年起上千次抄寫《千字文》、十年不下樓的苦功,他薈萃眾長,自成一家風骨,得到了「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的至高評價,與唐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才華在「畫」,博采眾長,提倡復古,山水、花鳥、人物、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寫意、工筆、水墨、青綠無所不精,開創元代畫風。他的才華在「詩」,以含蓄典雅、清秀自然的藝術特色,改變元初詩風,促進了元初南北詩風的融合。此外,趙孟頫還「懂經濟,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堪稱「元朝冠冕」。
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
但這位給元朝充門面的大才子,內心卻時時受到煎熬。畢竟大宋王孫成為蒙元之臣,在很多漢族士大夫眼中是不可接受的,他們都狠戳這個所謂「少廉寡恥」之人的脊樑骨。趙孟頫做官後,曾經回江南拜訪族兄趙孟堅,趙孟堅不屑見他,見了面也是各種嘲諷,在他走後讓人仔細擦拭他坐過的椅子。如此的境遇,趙孟頫的內心很受傷,估計也很憤怒,「我貧困潦倒時,沒人管我這個大宋王孫;我做了新朝的官,你們才想起我是個大宋王孫!」這一雙重標準的道德評判困擾了趙孟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