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先憂後樂出自哪個典故?該典故蘊含了什麼哲學道理?

關於先憂後樂出自哪個典故?該典故蘊含了什麼哲學道理?

關於先憂後樂出自哪個典故?該典故蘊含了什麼哲學道理?

故事典故大全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先憂後樂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出處】(漢代)劉向《說苑·談叢》。

【釋義】憂:憂慮;樂:享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歷史典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一生功績卓著,成績斐然,做了很多為民眾所稱頌的好事,深受百姓的愛戴。他重視教育,無論到哪裡為官,他都十分熱心興辦學校,培養人才。

一次,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岳州當官。此處有一名勝,叫岳陽樓,始建於唐朝,到了宋代已經破敗不堪了。滕子京到達此處後,重新修復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所托寫了一篇《岳陽樓記》來記頌這件事。

范仲淹在文章中寫道:「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的表現與被貶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態度不同,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裡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范仲淹年寫《岳陽樓記》時已經58歲,被貶謫多次。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始終都沒有懈怠「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使命。現在有太多的人,他們的關注點總是集中在個人利益上,忘記了自己是國家的公民,忘記了對於國家應該有那種關切之情。顧憲成的名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是一個口號,更應該成為我們真正實踐的目標。胸懷天下的大氣,「先憂後樂」的悲憫之心,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故事典故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