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chǒng rǔ bu jīng。意思是受寵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出自晉·潘岳《在懷縣》。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歷史典故】
唐太宗時期,有個叫盧承慶的人,字子余,,他被任命為考功員外郎,是專管官吏考績的。因為他做事認真、公正,深受人們的敬重。
一次,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隻失事的責任問題,他給負責此事的一個官員評定了「中下」的評語,並通知了本人。受到懲處的官員聽說後,沒有提出意見,也沒有任何疑懼的表情。盧承慶事後想了想,覺得糧船翻沉,並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挽救的,給他一個「中下」的評語未免太過嚴苛了,於是,就把評語改成了「中中」,並通知了本人。那位官員依然沒有發表意見,既不說一句虛偽的感激的話,也沒有什麼激動的神色。盧承慶得知此事,脫口稱讚道:「好!一寵一辱不驚,難得難得!」於是,又把他的評語改成了「中上」。
後來,盧承慶本人也經歷過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但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並不因命運的起落無常而改變自己為人的原則。
【成長心語】
《幽窗小記》中有一副抒情志聯:「一寵一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大意是:為人做官能視一寵一辱如花開花落般的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寥寥數語深刻地道出了對待名譽和地位應持的正確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要想做到去留無意,一寵一辱不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總是在順利時趾高氣揚,一經失意、挫折就一敗塗地,失去勃勃生氣,要麼一精一神沮喪,要麼完全陷入絕望的深淵,最終自己斷送了自己。讓我們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對待人生路上的順利與挫折,讓一切順其自然。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