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適從,漢語成語,拼音是wu suǒ shi cong,意思是指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或不知怎麼辦才好。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北朝時期,齊國的魏蘭根,相貌奇偉,卓有見識,學富五車。魏蘭根的母親去世後,要葬在常山郡境內。當地有一個董卓的祠廟,祠堂周圍長了一片柏樹。魏蘭根開誠佈公地說:「董卓活著時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該保存下來。」就命人把柏樹全部砍伐乾淨,給他母親做了棺材。別人推心置腹地勸他這樣恐怕會不吉利,但魏蘭根卻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隴一帶鬧饑荒,可官府卻絲毫不肯減輕稅賦,結果發生農民起義。朝廷命令行台蕭寶夤帶兵討伐起義軍佔據的宛川,當時任岐州刺史的魏蘭根,也跟隨蕭寶夤的部隊齊心協力共同作戰。起義軍很快失敗了,宛川城被攻陷,官軍抓獲了大批俘虜。蕭寶夤從中挑選了10名美女,賞給魏蘭根做婢妾。魏蘭根很不贊成,他開誠相見地說:「宛川縣地處偏遠,地頭蛇勢力很強,皇室的恩威則比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無所適從,結果因此才誤人歧途,捲入了叛亂行動。如今朝廷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百姓饑寒,朝廷應該給他們送衣送糧,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對,怎麼還可以把他們發配為奴僕呢?」於是他把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鄉。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