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讀音是fēng zhu can nian。風燭:風中飄搖的燈燭。殘年:余剩的年歲。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題衛夫人筆陳圖後》。那麼成語風燭殘年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語故事】:
劉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聰敏,寫了一手好文章,並且肯下工夫讀書,著作有「靜修集」和「四書集義精要」等著名的書。他幼年時父親就死了,一向對母親很孝順;長大以後,曾在朝廷做右贊善大夫。後來因為母親生病,才辭去官職,返回家鄉侍奉母親。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卻不願意再去了。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放棄這個做官的機會呢?他回答說:「我的母親已經九十歲了,就好像是株風中殘燭﹞,朝不保夕,我怎麼可以遠行,去貪圖那些榮華富貴呢?」
這句「風中殘燭」本來是比喻風中燒殘的蠟燭,很容易熄滅的意思;一般人就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例如,隔壁的老奶奶最近經常生病,猶如「風中殘燭」。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例如在商場上,可以這麼說:「最近商場的景氣不好,這家公司經常入不敷出,猶如「風中殘燭」,不知還能維持多久?」另外,「風中殘燭」也可以叫做「風前之燭」或者是「風燭殘年」。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