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指買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最早出自戰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那麼典故買櫝還珠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從前,有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珍珠想賣給鄭國人。
這個楚國人就找來名貴的木蘭,為珍珠做了一個精美的盒子,然後用桂、椒等香料將盒子熏得香氣撲鼻,又在用珠寶、美玉鑲嵌在盒子上,再點綴以翠鳥的羽毛,還在盒子外面精雕細琢了許多美麗的花紋,然後才將珍珠放進去待價而沽。
鄭國人把盒子拿在手裡,裡裡外外觀察了半天,愛不釋手,最終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交過錢後還怕對方後悔,拿著盒子便趕忙回家了。過了幾天,鄭國人帶著盒子又回來找到這個楚國人,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正忐忑不安。誰知還沒等楚人開口,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打開盒子將珍珠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遺忘在我買的這個盒子裡了,我是特意回來將珍珠歸還給你的。」說完鄭人便將珍珠交給了楚人,之後便又匆忙往回走去。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哭笑不得。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產品的包裝對產品自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增色和加分的作用,但是過度的包裝反而過猶不及。對楚人來說,一個漂亮的盒子自然可以襯托出珍珠的華麗和高貴,但是過度的包裝,反而使得包裝的本身反客為主,奪人眼球。故事中鄭國人在華美的盒子面前,自然無視了珍珠的存在,注意力全部被精美的盒子所吸引,讓他在無意中忽視了珍珠這個主體,造成了這個鬧劇了產生。從楚國人身上我們看到,適度的包裝可以提升一個物體或者一個人的價值,但是包裝過了頭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過猶不及。
對於鄭國人來說,精心裝飾的盒子確實比一顆樸實無華的珍珠看上去華麗許多,但是再美麗的盒子終歸只是一個盒子,而再普通的珍珠都是一顆珍寶。在表面的繁華和本質的高貴之間,他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最終放棄了價值連城的珍珠,卻選擇了徒有其表的盒子。一匹強壯的劣馬,終歸沒有瘦弱的千里馬有潛力;一片華美的瓦片,自然沒有一塊碎玉有價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看到事物的長遠發展潛力。
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無論何時都不要太在意表面的繁華與否,只有潛心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才是一個正確的增值之路。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