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唐代】李商隱,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
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
殊鄉竟何禱,簫鼓不曾休。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城窄被山包圍,很壓抑,端午節漲水,漓江寬闊,江中的洲子局部被水淹沒就產生詩中的「江寬地共浮」現象,作者寫的是景,對桂林的印象。也表達了作者的心鏡。當時詩人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黨爭」的牽累,被排斥出朝,隨好友桂管觀察使鄭亞來到桂州,任掌書記閒職,心頭自有一番滋味。北宋詩人黃庭堅流放宜州,路過桂林,也為秀麗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忘卻了自己的不幸,寫出了《到桂州》:「桂嶺環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干峰何!」詩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為著名畫家。
「殊鄉竟何禱,簫鼓不曾休。」這兩句中「簫鼓」就是扒龍船中的嗩吶及龍船鼓。他剛到桂林,對桂林龍船習俗不瞭解,舊時扒龍船,有在廟裡日夜唱龍船歌,嗩吶、鼓、鑼伴奏的習俗。「殊鄉竟何禱,簫鼓不曾休。」,簫鼓的聲音從不停息,不知道他們有什麼祈求呢?真實描述了作者的思索。李商隱的詩句告訴大家,他當時就住在龍船廟附近,近漓江,周邊有山,西北有高樓。
桂林至陽朔的百里漓江,碧水縈迴,奇峰夾岸,不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四觀。這些在文人詩作中也都有表現。如唐代許渾《送杜秀才》詩曰:「桂州南去誰與同,處處山連水自通。兩岸曉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風。瘴雨欲來楓樹黑,火雲初起荔枝紅。……」朝霞輝映,綠草千里,斜陽光照,船帆半掛……整首詩如一幅艷麗的水彩畫。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寫出了躺臥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輕舟下粵關,誰言嶺外客行艱?高眠翻愛漓江路,枕底濤聲枕上山。」枕下流水潺潺,枕旁峰巒漸去,令人神往,令人眷念。清代張聯桂《望桂林陽朔沿江諸山放歌》,則描繪了漓江雨後的動人景象,詩中曰:「須臾雨過雲亦散,依舊萬朵青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