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人。原名之因,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後人、景定詩人、三外(道教詞語)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捨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禦之策,未被採納。後客居吳下。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無根的蘭花,寓意南宋失去國土根基。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思肖的《寒菊》,一起來看看吧!
寒菊
鄭思肖〔宋代〕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鬥艷。緊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於疏籬旁,意趣無窮。這裡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譜序》裡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云: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髮,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範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後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後,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並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這兩句詩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詩:「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鄭思肖略事點化,使詩的意蘊更為深化,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這首詩的重點是托物言志,不在於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徵。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相關內容: 鄭思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