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字文房,中唐時期詩人,擅長五言,自稱「五言長城」,他被貶之後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選入教科書中。他的詩包含著對蒼生的悲憫,對命運的感歎,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劉長卿所作的《送靈澈上人》吧。
閒暇時光,靜候在無聲的歲月裡,捧一卷美文,享受著淡淡的恬靜與優雅,靜靜的陶醉在淡瀾書香的氣息裡。喧鬧的環境,雜亂的音律,不知事因起何處,只是心靜如湖泊,不驚起一絲漣漪。此刻,享受一份淡然的心緒,學會不時的在歲月中沉靜下來,把自己隱匿在一片淨土裡,放飛被現實所禁固已久的思緒,靜靜的感受生活中的美,擱淺歲月,幸福就在身邊。
陽光並不驚艷,闊大的藍天無一絲悠雲,靜靜然,一切如初始的世界,不變點滴。不應拾媚的言語,總是不經允許而肆意入耳,不明白那因一點閒事牽起的爭議,無奈,不解。置身燈紅酒綠的世界,面對喧囂相伴的人生,獨飲一份刻骨銘心的孤獨,人們常常以酒釋懷,而換來的卻是醉意朦朧。在歲月的長河或短流中,得與失,愛與恨,暖與冷,成與敗總是相互更迭,一切都不必驚呼。
很多人的世界裡,或者都無本應有的明艷,而且還可能多了幾分雜亂,添了幾分灰暗。前一秒的好友,下一秒煙消雲散。越發感悟出這世間的骯髒,可惜無奈,總在下一站,望見自身的不光明,想高呼一把厭惡,開口間嗆一嘴灰塵,呵,這一切啊,有些熬心。不必驚慌,不必媚世,安心處世,願一切均為晴空遍世。拾幾縷新陽,眺望一下遠方,呼喚幾朵白雲,韻情贈予清風,閒淡則自在往來。
關於閒淡,唐代劉長卿在《送靈澈上人》中寫道: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這首詩的意思是:「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他帶著斗笠身披斜陽餘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劉長卿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多半黯然情傷,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閒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如何才能「閒淡」呢?孟子說得好:「養心莫善於寡慾。」大干世界,芸芸眾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個個都能經商。再說,廣囊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粒粟。而人生只不過像流星那樣,轉瞬即逝。如此短暫的生命,更應百倍珍惜,何苦被名利所累呢?若能從這個角度去想去看,不是會淡泊得多了麼!
近讀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位「詩佛」在詩中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箴言做了何等巧妙的詮釋。詩人曾飽嘗「安史之亂」苦頭,頓悟到人生真諦。那就是虛靜與孤寂,絢爛至極,終將歸於平淡。紅塵萬丈,最後煙消雲散。詩人隱輯藍陽鄉下建竹裡館,成為閒淡之人。
這樣說,並非要人們都去深山老林做什麼「隱士」,而是住在塵世中做到「清心寡慾」,對功名權勢「閒淡」,達到這種「閒淡」精神境界,才能甘於平凡。安於寂寞,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寧靜淡泊,遠離諸多慾望帶來的煩惱,減少了失落感,多了點滿足與自得,心理平衡,也就活得灑脫自由,身心自然健康得了好身體,也就能執著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所創造,有所建樹,取得成功,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於是,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讓心緒放飛,用超然灑脫的態度,以淡定從容的閒適,拋開繁雜與塵世,繾綣於筆墨的幽香,面對無法預知的一切,讓心靜靜地停泊。懷一顆感恩的心,尋一方淡泊寧靜的心意,感悟生命的厚度,感悟紅塵的深淺,時光飛逝,花謝花飛,若可,願在這紛繁的生命之旅中,懷揣著夢想默默地行走。就這樣,一處山一窪水,一張琴高山流水,一柱戒定真香,一生不求名揚轟烈,只願守一份純真,讓心靈的綠洲不受污染,今生無所執著,在塵世中灑脫自然,閉目跏趺,回歸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