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狀元、詩人。
崔曙自幼失去雙親,可謂備嘗人世艱難困苦。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舉考試中獲得進士第一名,又在殿試中作《奉試明堂火珠》詩。唐玄宗看後大為讚賞,取為狀元,官授河內縣縣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後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為「曙後一星孤」是讖語。
人物生平
崔曙生於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一貧寒之家,自幼失去雙親,可謂備嘗人世艱難困苦。然而,生活的不幸非但沒有把他壓垮,卻砥礪了他奮發向上的意志。崔曙小小年紀便背井離鄉,西上少室山(嵩岳之西峰)拜師求學,踏上了漫漫的人生長途。 「獨往路難盡,窮陰人易傷;傷此無衣客,如何蒙雪霜。」詩句道出了旅途的淒苦和寂寞。他「志況疏爽,苦讀書,高棲少室山中」。(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與高僧常山人、如上人、馮煉師等為友,清心寡慾,專心學問。自信「器為人用,勢本天作」(《瓢賦》),決不會長期淪落下去。然而報國無門的現實又使他感慨萬端:「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送薛據之宋州》)同樣失意的薛據對此甚有同感,就賦詩互勉道:「明時無廢人,廣廈無棄材。良工不我顧,有用寧自媒。丈夫何不遇,為泣黃金台」。對納賢明君充滿了期望。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應試,作《奉試明堂火珠》詩,詩云:「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考官十分推重頷聯「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唐玄宗看過之後也大為讚賞,取為狀元,官授河內尉。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崔曙因病離世,留下一女,名叫「星星」。
代表作品
崔曙的傳世之作有《崔曙集》一卷:《全唐文》卷355收《瓢賦》一篇,《全唐詩》卷155存詩一卷凡15首,《全唐詩逸》捲上輯句兩聯。這顯然不會是崔曙作品的全部。但這現存的15首詩歌,大多曾被唐以來的詩選集一再選收,如《國秀集》、《河岳英靈集》、《唐詩品彙》等,足見其價值之高。從體裁來看,15篇中有五律五首,五言排律六首,五絕一首,五言古風一首,七律、七絕各一首。如果說崔曙兼善眾體而擅寫五言,當合乎其創作實際,至少是相去不遠。
主要代表作有《送薛據之宋州》、《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嵩山尋馮煉師不遇》、《古意》、《奉試明堂火珠》、《途中曉發》、《緱山廟》、《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對雨送鄭陵》、《山下晚晴》、《穎陽東溪懷古》、《同諸公謁啟母祠》、《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人》、《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齋移止之作》等。
寫作特點
崔曙以《奉試明堂火珠》詩而得名。其詩多寫景摹物,同時寄寓鄉愁友思。詞句對仗工整,辭氣多悲。其詩中「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澗水流年月,山雲變古今」、「旅望因高盡,鄉心遇物悲」、「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等都是極佳的對句。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相關內容: 崔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