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雞口牛後
【拼音】: jī kǒu niu hou
【解釋】: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秦國想要統一整個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併別的小國。
其中有一個小國家叫韓國,韓王很害怕秦國會來攻打他們,就想要把一塊土地送給秦國,向秦國稱臣,這件事被楚國的國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個叫做蘇秦的人去勸韓王千萬不可以這麼做!蘇秦到了韓國,就對韓王說:「大王,你們國家雖然小,但是資源豐富、武器也很精良,還有那麼多的勇士,為什麼要送地給秦國,當秦國的附屬國呢?」韓王猶豫地說:「秦國那麼強大,我們送一塊地給他,讓他們高興一下,就不會來打我們了啊!」蘇秦搖著頭說:「您現在送一塊地給秦國,以後,他會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來的時候,秦國一樣會來打你們的!」韓王:「可是…」蘇秦:「別可是了,有句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願作牛後。』,雞的嘴巴雖然很小,但是可以吃東西,牛的屁股雖然很大,一點東西也不能吃,只能大便!您現在連抵抗都沒有,就把國家的土地送給秦國,讓自己去向秦國稱臣,這不是和牛屁股一樣嗎?」
韓王聽了蘇秦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你說的對!我情願作韓國這個小國家的國王,也不要去做秦國這個大國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給秦國了!」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