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關羽的十個成語典故!「關公打螞蟻」是什麼?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由於演義的渲染,關羽成為眾多英雄中人氣指數最高的一位,被稱關公,甚至被認為是「武聖」受後人崇拜。關於關公的傳說故事很多,但真正成為成語或者典故的並不多,大概有10個。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盤點下這10個關於關羽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呢?其中有兩個,即第1個和第10個知道者甚少!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首先要指出的是,並非跟關羽有關的成語或者典故都算在內,若是這樣,那就多了去了,就無法統計。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義薄雲天」這個成語,你說跟關羽有關不錯,誰能比關羽更義薄雲天呢?但此成語的出處跟關羽並沒有關係,它出自南北朝時沈約的《宋書·謝靈運傳》:「屈平、宋玉,導清源於前,賈誼、相如,振芳塵於後,英辭潤金石,高義薄雲天」,所以這個成語不算關羽的。
還有著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成語儘管跟關羽有很大關係,但他主要是指三國時的另一位人物徐庶。曾做過劉備軍師的足智多謀的徐庶,被曹操看中,強行拉到曹營。但徐庶離開劉備時曾對其表示:「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又演化成了另外一句著名俗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另外還有一個人與此成語有關,即荀彧。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對曹操出力很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但荀彧始終反對曹操稱王稱霸,他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似乎更加正統。因為關羽和徐庶心中所謂的「漢」只是一種假定,單指劉備,當時劉備也並沒有資格稱為漢王之類,而荀彧則指真正的漢室江山。所以,屬於關羽的成語典故必須有明確的「典出」,《三國誌》也好,《三國演義》也好,必須有明確的文字表達。此不多說。咱們來看看關於關羽的10大成語、典故。
NO.1 憫冤除豪
之所以說這個成語知者甚少,是因為它不常用,比較生僻。「憫」即憐憫;「冤」指冤枉;「除」即除掉;「豪」指土豪惡霸。此成語雖生僻,但必須知道,因為它闡述了關羽平生第一義舉。
據《關聖帝君聖際圖志全集·全圖集·憫冤除豪》釋義記載,關羽出身貧窮,少時曾以打鐵為生,但其為人仗義,喜抱打不平。他19歲時離家(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欲求見郡守毛遂自薦,為國家效力。一天晚上他投宿在縣城的一家旅館裡,半夜聽到隔壁有哭聲。他一問才知哭泣的人叫韓守義,其女被惡霸呂熊強佔。當時解州因靠近鹽池,地下水都是鹹的,不能食用。僅有的幾口甜水井都被呂熊填住了,僅他家留下一口甜水井,誰要來他家取水就強行收費,並且還必須得讓年輕美女來取水。為此不少良家婦女都被他侮辱。鑒於他家勢大,一時間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韓守義的女兒就是這樣被呂熊霸佔的。關羽聽罷大怒,直接掂刀來到呂熊家,殺了這個惡霸,解救了不少良家婦女(「聖帝眥裂發豎,命守義至七所,悉斬殺之」)。之後關羽便逃往他鄉,仗劍闖天涯了。這就是關羽憫冤除霸的典故,在《三國誌》中,即是關羽的「亡命奔涿郡」的故事,關羽由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NO.2 桃園結義
這個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典出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當時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涿州邂逅,三人「一見鍾情」,互為欣賞,於是在張飛莊後的桃園,燃香拜天,結為兄弟。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遂成千古佳話。後世倣傚者甚多,但真正能做到劉關張這樣義氣到底的很少,向來只是被模仿,從來不會被超越。關羽為了結義情做到了義薄雲天,而劉備為了兄弟情寧可喪失天下社稷,三人的兄弟情義雖逾千年而不衰。
NO.3 披肝瀝膽
這個成語的出處比較多,較早出現於晚唐著名詩人黃滔的《啟裴侍郎》一文中:「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於死節」;還有宋代司馬光《體要疏》文中:「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但這個成語也明顯同關羽有關。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中有這樣的記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20萬大軍圍攻徐州的劉備,劉備兵敗投靠袁紹;關羽帶著劉備的兩位夫人被曹操俘虜。曹操欣賞關羽之勇武,派張遼勸降他。關羽無奈之下提出投降的三個條件,第一,只降漢朝,不降曹操;第二,確保兩位嫂嫂的安全,必須養好她們;第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要離開曹營去尋找兄長。曹操全部答應。
曹操對關羽十分優待,經常宴請他,又送他美女和金銀財寶等。關羽讓美女們服侍嫂嫂,財物則交嫂嫂暫時收藏。曹操又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為報答曹操,主動請戰,殺了前來挑戰的袁紹的名將顏良和文丑。
袁紹氣憤之下要殺此時投奔他帳下的劉備。劉備就寫信給關羽,說你殺了袁紹的大將,是否忘了咱們當初結義的誓言,投降曹操了?關羽回信說,「我要是有異心,願上天懲罰我!我對大哥披肝瀝膽,信中如何能說得清楚?咱們兄弟必有相逢之日!」(「羽但懷異心,神人共戮。披肝瀝膽,筆楮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鑒」)。
NO.4 千里走單騎
「千里走單騎」典出《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情節同「披肝瀝膽」相接。徐州之戰後,劉關張三人失散,劉備投奔了袁紹,張飛到古城當了縣官;關羽則有條件投降了曹操。關羽在報答了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之後,收到了劉備的信,確切知道了劉備的下落,便毅然決然地離開曹操,帶著兩位嫂子去千里尋兄了。這就有了千里走單騎的故事。
NO.5 過五關斬六將
這個跟「千里走單騎」是並列出現的。它是關羽千里尋兄的過程體現。當時關羽向曹操告辭,曹操故意避而不見。關羽將曹操送他的財物、美女全部留下,將自己的漢壽亭侯大印掛在營中,給曹操留下一封書信後,便護著二位嫂嫂找劉備去了。
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關羽遭到了曹操部下的層層攔阻,但關羽憑借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軍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關羽因此壯舉而聞名古今,被稱為兄弟義氣的第一代表。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毛宗崗稱其為《三國演義》三絕之一的「義絕」。
不過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向來頗有爭議,在《三國誌·關羽傳》中並沒有對此事的記載,書中只是說: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所以後世學者分析,關羽雖有千里尋兄之事,但曹操並未派兵追趕或設卡攔阻。關羽此行可能很順利,所以「千里走單騎」是真,但「過五關斬六將」不過是《三國演義》中的誇張。然而,不管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已成為關羽的標誌性舉動,再也抹不掉。
NO. 6 夜讀《春秋》
夜讀《春秋》的典故仍出在關羽千里尋兄這個大的故事框架中。當時關羽帶著劉備的甘、糜二夫人被曹軍俘獲時,曹操勸降,關羽以三個條件投降。在路上驛館安歇時,曹操故意安排關羽和兩位嫂子住在一個房間,但關羽讓嫂嫂們住在裡屋休息,自己在門外點燈,拿出《春秋》通宵閱讀。後來他在到河北尋兄的路上,也是如此,常常在夜裡,在兩位嫂嫂休息後,自己挑燈夜讀。
這個故事在《三國誌·關羽傳》注引《江表傳》中,原文只有一句話:「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意思是說關羽喜歡讀《左傳》,已經到了能夠背誦的程度。所以有人認為,當時他讀的應該是《左傳》,而不是《春秋》。不過,《左傳》和《春秋》兩書還是有聯繫的,舊時相傳《左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所以《左傳》也被認為是對《春秋》這部史書的註解,也叫《春秋左氏傳》。因此,關羽好讀《左傳》,當然也可能也是好讀《春秋》的。
NO.7 單刀赴會
這個成語最先出自《三國誌·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魯肅的宴會。
我們知道,劉備為了立足,曾向東吳借荊州,但後來他卻賴著不還。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後,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惱怒之下,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湖北公安,派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的危險,此時,魯肅為了顧全大局,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不過魯肅要關羽單刀赴會以表誠意,於是關羽只帶了少數隨從去了。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得以繼續維持。
後來《三國演義》上為了突出關羽的神勇,在這次談判中,把關羽徹底高大上了,而把魯肅寫成了鼠目寸光的小人。其實,是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的,並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語)。不管如何,關羽單刀赴會,同東吳談判,足見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孤膽英雄之氣魄。
NO.8 絕倫逸群
這個成語後來也被人寫做「超群絕倫」。也是出自《三國誌·關羽傳》:「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攻打四川,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聽說諸葛亮在四川用計收降了勇將馬超,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才能如何。諸葛亮知道關羽這人比較自負,向來不服氣別人,便寫信回答說:「馬超文武雙全,勇猛過人,乃一代英傑,可與漢初大將黥布、彭越之輩相比,也可與張飛並駕齊驅,但卻不能與你相提並論,不如你這樣出類拔萃,無與倫比。」關羽看後大爽。
NO.9 刮骨療毒
「刮骨療毒」也是非常有名的了。這個典故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上都是濃墨重彩地描繪過的。只不過在《三國誌》上,沒有說明為關羽動手術的大夫是華佗:「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關羽在被醫生動手術時,同旁人飲酒談笑,手臂鮮血淋漓,血都漫出盤子了,仍毫不在意,其錚錚鐵骨確實令人欽佩。
而《三國演義》把這位醫生定義成神醫華佗,並且寫得更加詳細而精彩,更增添了故事的傳奇性。
NO.10 關公打螞蟻
這個典故還跟周倉有關。周倉,史上查無此人,在《三國誌》裡並沒有記載。不過在民間傳說裡,他是山西省平陸縣人,他出身貧苦,少年時經常到解州一帶的鹽池裡挑鹽賣鹽,練就了一雙飛毛腿,而且雙臂一抖,有千斤之力。在《三國演義》裡也是位比較重要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周倉本為黃巾軍地公將軍張寶麾下一員大將,張寶死後,周倉和黃巾軍的另一將領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關羽千里走單騎路經臥牛山時,遇到裴元紹打劫,從而使周倉結識了關羽。周倉為關羽的義舉所感,便放棄佔山為王的念想,追隨了關羽,自此成為關羽的貼身護衛,對關羽忠心不二,矢志不移。此人有蓋世之勇,在關羽鎮守荊州,對抗曹魏名將於禁與龐德的戰鬥中,周倉曾於水中生擒龐德。最後他在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也追隨其主自刎而死。遂有「天下第一忠心之人」之稱。
周倉雖力大威猛,但生性粗豪,頭腦簡單。一天,關公和周倉來到一棵樹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關公便對周倉說:「小周,你能把這些螞蟻打死嗎?」周倉一聽,哈哈大笑,「你逗我不是?別說幾隻螞蟻,即便是一群惡狼又何懼哉?」於是出拳便打,砰地一聲,直接把地上打個坑!但螞蟻卻沒事;再用力一打,螞蟻還是若無其事。周倉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頭上冒汗,臉紅得跟關公似的。
關羽見了哈哈大笑道,「怎麼樣?不中了吧!瞧我的,呵呵。」只見他伸出食指,輕輕一捏,螞蟻立馬死了好幾隻。周倉看得目瞪口呆。關公拍拍周倉的肩膀道,「殺雞焉用牛刀?對付小螞蟻哪能用那麼大力氣啊!我知道你力大如牛,但不是什麼事情都是用拳頭可以擺平的,還得用腦袋,這才能成大事!」周倉拜服。
這個典故在《三國》裡並沒有出現,但在《山西通志》裡有記載,在晉南一帶也多有傳說。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並不廣為人知。以上關於關羽的10個成語或典故,除第一個「憫冤除豪」和最後一個「關公打螞蟻」外,應該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當然這只是筆者的看法,若各位網友還有什麼關羽的成語、典故,還請貢獻出來,大家欣賞!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