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之西河·金陵懷古鑒賞,作者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宋詞之西河·金陵懷古鑒賞,作者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宋詞之西河·金陵懷古鑒賞,作者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宋詞大全

西河·金陵懷古,宋代周邦彥,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詞作上片寫金陵的地理形勢。開首即以讚美的口吻稱之「佳麗地」。「南朝盛事」,點出南京古來即有盛名,扣題。起二句為總括。「南朝」,指從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到580年陳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齊、梁、陳等朝代。以「誰記」提起,加以強調:「南朝盛事」已隨流水逝去,人們早已將它遺忘了。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勝卻依然如故。這兩句主要寫山,水為陪襯,描繪出金陵獨特的地理形勢一群山環抱,聳起的山峰,隔江對峙;且以美人頭上的「髻鬟」形容山巒,以「清字形容江水,不僅形象,而且顯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如今,舊時王朝的都城,卻「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當年「豪華競逐」的金陵,而如今卻是座「孤城」,潮水的拍擊聲正反襯出環境的寂靜冷漠,天際的風帆給人一種空曠落寞之感。詞人通過景物描繪,極力渲染這些歷史遺跡的冷落,正在被遺忘,與上文「誰記」相應,抒發了深沉的懷古之情。

詞作中片寫金陵的古跡。開首以景出,「斷崖樹,猶倒倚」,著一「猶」宇,強調景色依然,使眼前實景,帶上歷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這裡化用了古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點出古跡。接下繼續寫景,「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郁蒼蒼」,謂雲霧很濃,望去一片蒼青色,埋沒了半邊城的營壘。結尾二句點明時間是「夜深」,地點在「賞心亭」,即夜深時分,詞人仍站在賞心亭上,觀覽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發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歎。這兩句起到束上啟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繪的景色,皆是由此觀覽到的,又引出下片懷古的感慨。

詞作下片,寫眼前景物。「酒旗戲鼓甚處市」,這是詞人眼前見到的景色:酒樓、戲館,一派熱鬧景色,不禁發出「甚處市」問語,這是何處的繁華市面呢?前面兩片所寫多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這裡則寫連景物也變了。當然,酒樓、戲館並非純自然景色,而是包含人事在內的。這情況引起詞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謝鄰里。」是說這些酒樓戲館所在地,彷彿是當年王、謝兩家比鄰而居的烏衣巷,也就是說,貴族住的烏衣巷如今換了主人。至此,詞人不禁產生人世滄桑之感,於是結尾發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的興亡慨歎。燕子是不知人事變遷的,依然飛進往年棲息過的高門大宅,而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房舍。然而詞人看到夕陽餘暉中成對的燕子,卻認為它們有知,且正在議論興亡大事!這當然是詞人內心的興亡之感賦予了燕子而已。這片從眼前景物引起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興亡之感,從而表達出詠史的題意。

本篇為詠金陵舊跡,感慨歷史興亡的名作。上片總寫金陵形勝,境界曠遠,雄壯中蘊含落寞。「寂寞」二字透出歷史變遷,人亡物移,故國繁榮與孤城幽寂的荒涼。中片糅合當地傳說,扣緊金陵景觀抒發物是人非之感,「斷崖」「舊蹤」「霧沉」等為景物塗上了一種蒼茫的色調。下片以何處尋得當年「酒旗戲鼓」的繁華街市的感歎發端,側重寫「王謝鄰里」的豪門舊跡難以尋覓,只可依稀辨識,抒發人世滄桑之思。燕子相對說興亡於斜陽之中,意像極巧,感傷殊深。全詞強化了景物描寫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壯、蒼涼之情韻,境界開闊,內蘊深遠。

相關內容: 宋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宋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