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詠白菊【宋代】李清照,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醾。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在李清照的詞中,「花」是出現得最多的意象。她筆下的花,不僅有人的情志,如「寵柳嬌花」(《念奴嬌·蕭條庭院》),「梅心驚破」(《孤雁兒·籐床紙帳朝眠起》);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鷓鴣·雙銀杏》);因而也有肥瘦,如「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菊花纖細,這裡就用「揉損瓊肌」來描寫菊花的纖纖玉骨。然後進一步用四個歷史人物來作類比反襯。貴妃醉臉,是對牡丹的比喻。李正封《詠牡丹》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認為可比楊妃醉酒(見《松窗雜錄》)。作者通過鋪陳貴妃、孫壽、韓令、徐娘等典故,來說明白菊既不似楊妃之富貴豐腴,更不似孫壽之妖嬈作態。其香幽遠,不似韓壽之香異味襲人;其色瑩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爭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潛所採。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飲酒》之五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細賞此花,如對直臣高士,香淡風微,清芬醞藉,不減於酴醾。酴醾,即荼蘼花,花黃如酒,開於春末。
下片續寫,用一「漸」字表示時間推移,秋闌菊悴。「雪清玉瘦」呼應「揉損瓊肌」,緊扣白菊在風雨中掙扎自立從開到謝的神態。這裡不說人對殘菊的依戀,反說菊愁凝淚灑,依依惜別。用班婕妤「漢皋解佩」的典故,以「秋扇見捐」自喻。這兩個典說的都是得而復失、愛而遭棄的失落、捐棄的悲哀。悵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風,濃煙暗雨之中,又通過這既清朗、又迷離的境界具象化。同時,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潔,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詞人不勝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縱使憐愛之極,亦不能留花片時。情不能堪處,忽宕開作曠達語:只要人情自適其適,應時菊賞,且休憶他屈子忠貞,行吟澤畔;陶潛放逸,采菊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