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缽相傳”是何含義?“衣缽相傳”有什麼典故?

“衣缽相傳”是何含義?“衣缽相傳”有什麼典故?

“衣缽相傳”是何含義?“衣缽相傳”有什麼典故?

西遊記

「衣缽相傳」有什麼典故?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相傳禪宗五祖弘忍(602—675),為了傳位,有一次偷偷地跑進了慧能和尚春米的碓房,不言不語,以杖擊碓三下,便走了。聰明的慧能已經會意,到了夜半三更的時候,獨自來到弘忍臥居的內堂。弘忍早已在內堂等候,見慧能來了,取出衣缽,把它慎重地傳授給慧能;宣佈慧能將接替他為禪宗六祖。弘忍告誠說:「自古傳法,氣如懸絲。若在此間,有人害汝,汝即須速去。」果然,原以為可得傳衣缽的上座弟子神秀的徒眾,便想對慧能下毒手。慧能得了衣缽,連夜逃到南方,在一漁村中隱姓埋名十六年,躲過了神秀徒眾的追尋暗算。後來,慧能在南海遇印宗法師,落發受戒傳法,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南禪宗。後來南禪宗勢力弘揚,至唐代中期已壓倒各派,對以後的中國佛教史影響深遠。

這傳說未必可信,但衣缽代表法統卻是事實。衣主要指袈裟。說起袈裟,有人會與《西遊記》中唐僧那寶光閃閃的錦襴袈裟相聯繫。其實那麼珍貴的袈裟只是特例。佛教戒律規定,僧人法衣不許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也不得用緋紅紫綠碧五間色,只能用青(灰色)、泥(褐色)、木藍(赤黑色)三色,稱為「不正色」。不正色印度語音為袈裟,故佛教徒法衣便以色為名,稱為袈裟。然而規定是一回事,實際又是一回事。就是佛教發源地的印度,佛教徒的衣色其實也是很不一致的。袈裟都用長方形布條縫製,有五條至二十五條不等,以五、七、九條為多,合稱三衣,又稱製衣。佛教徒中還有穿「百:衲衣」的。說到百衲衣,或許有人會與海外曾流行的那種百衲時裝相聯繫。但僧侶的百衲衣與時裝風馬牛不相及。它是用垃圾堆裡或墳墓裡撿來的布條衲成的,在許多經文中又稱之為「糞掃衣」。百衲衣又相對於製衣稱聽衣,合稱二衣。二衣都表現了佛教清淨的觀念。中國的僧人在說法或舉行儀式時,常穿比較講究的金襴衣。這也有經典為據,如佛典《景德傳燈錄》中就有如來傳給迦葉金縷衣的記載。這大抵是為了表示佛法莊嚴,不能視作奢侈。唐代宮廷中的高僧賜紫袈裟,則又表示殊榮,可能與當時高官服紫衣有關。

佛教徒的「缽」是用來解決吃飯問題的。和尚同凡人是一樣的,也要吃飯。缽是印度語音譯「缽多羅」的省略,它是一種扁圓形、平底小口的食器,與中國原有的盂相似,故有「缽盂」之稱。在許多書中,常可以看到記有「托缽僧」的事跡,古印度佛教徒不參加生產勞動,其食主要是靠托缽求佈施解決的。中國古代的許多行腳僧的食物,也靠托缽化齋解決。古印度佛教徒的缽有泥制和鐵製的兩種,按規定不許有講究的缽,而中國佛教徒的瓷缽、漆膠缽等可算是缽中的「奢侈品」了。

衣食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也必然是佛家的根本,所以寺院都有衣缽閣、衣缽簿、衣缽侍者。又由於佛教規定,教徒手不捉金錢,除衣缽外一無所有。因此長老圓寂後,沒有錢財遺產,唯有衣缽可作傳授的東西。這樣,衣缽也就成了僧團領導權的象徵。衣缽相傳就等於某一教派或某一寺院最高領導權的授受。所以釋迦牟尼要傳衣缽給迦葉,弘忍傳給慧能衣缽時說得更清楚:「昔達摩來自異域,雖傳位於二祖,恐世未信其所師承,故以衣缽為驗。」這就難怪會衍出南北禪宗爭奪衣缽的故事來了。

當然,現在所說的衣缽相傳,已引申出許多意思,原先意思的外延已擴大了。如老師傳授學問給學生,師傅傳授手藝給徒弟等,都可稱為衣缽相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西遊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