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愛屋及烏」的故事,歡迎閱讀哦~
追本溯源,我們先搞清楚這個詞的來源。
《封神榜》講了武王伐紂的故事,武王為什麼伐紂?商朝末年紂王無道,這是官方說法,很有堂而皇之的嫌疑。我們不妨肥著膽推測一下:武王在報老爹被拘禁羑里城私仇,或者武王喜歡朝歌的大房子,抑或是我就是想做天下老大。總而言之,公元前1046年,時甲子昧爽牧野一戰武王一舉滅掉了紂王。
紂王死後,武王心中卻並不安寧,因為他總覺得人下還沒有真正安定,而且如何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臣子,也讓他頭疼,他召見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那些舊臣應該怎麼處呢?」
姜太公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僕從家人。那麼,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麼樣?」武王認為這樣不行。
召公上前說:「我聽人說: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活。應當把有罪的人都殺死,不讓他們留下殘餘力量。大王你看怎麼樣?"武王認為也不行。
這時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裡,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君王應不偏愛自己舊時的朋友和親屬,用仁政來感化普天下的人,這樣就可以了。」武王聽了非常高興,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從此可以安定了。
今天我們看來,姜太公的思維是法家的祖宗。給天下事劃定個標準紅線一刀切下去,一斷於法,好處是簡單粗暴易於操作。但缺點也很明顯,靠近紅線的人肯定許多怨望,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萬劫不復了。
召公的辦法則是區分開有罪與無罪,盡量避免冤枉打醬油圍觀者,很明顯這辦法更溫和,更合理。但是操作起來就有難度,需要把有罪與無罪正確地區分開來。還有一個問題是,你劃定的這個紅線的公平合理性值得考量,你所謂的有罪是否就真有罪,真的該死。比如曹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在劉備看來凡事和曹操對著幹就是對的,這個理誰說的請。
那麼周公呢?周公的意思是說,昨天已經過去了,我是老大天下臣民都是我的,紂王死了就沒有敵人了,大家各回各家該幹嘛幹嘛去,從頭開始無論商人臣民重新做我大周的臣民,大家都是好同志。
可以看到這種辦法的效率最高,效益最好,得到財富的同時還得到了勞動者和管理者,幾乎完全避免了破壞性的缺陷。但是這種辦法缺點也很顯然,後來「管蔡以武庚畔」,周公東征耗時三年,耗費多少財富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周公的辦法最合理,最人性,最文明。因為周公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至於征伐是因為你背叛國家,誰都不行,管叔和蔡叔不也在被征伐之列嗎!難怪現在誇人文明說知書達理文明禮貌呢,周公可是禮貌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