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名人輩出,很多是身兼多才,像柳公權、賀知章、王維等人都是當時科舉考試的狀元,學問好的不行,而且工詩擅賦、能書會畫,稱得上是文化藝術大家。
中晚唐書法家柳公權
其中,柳公權是中晚唐書壇的傑出代表人物,他承繼了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顏真卿、懷素等人締造的書壇盛世,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了書法藝術的又一巔峰,後世稱之為「顏筋柳骨」,成為歷代書壇的楷模。
柳公權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柳子溫幹過丹州刺史,哥哥柳公綽當過兵部尚書,是唐代名臣。柳公權從小好學,熟諳經史子集,31歲參加科考榮登榜首,而且當年就通過了吏部組織的銓選考試,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柳公權身體很好,做官時間足夠長,竟然伺候了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個皇帝,82歲才退休,活到了88歲,被朝廷追贈為太子太師,堪稱功德圓滿、壽終正寢。
唐憲宗
柳公權做官時間雖然長,但基本是高居朝堂、在皇帝身邊服務,在地方任職的時間非常短。所以他的生活相對比較安逸,沒有顏真卿那種文人掌兵、鏖戰沙場的生活經歷。而這種不同的生活經歷在他兩人的書法作品裡也有鮮明體現。顏體一碑一碑不斷地變化,而柳體在成熟以後變化比較少;顏真卿的書法像奔騰咆哮的江河,柳公權的書法卻似深林幽谷裡流出的潺潺泉水,體現著不同的生命情調。
其實,柳公權並不甘心一直過這種平靜的生活,他也渴望濟世富民、建功立業。奈何他的書藝太出名了,無論哪一個皇帝上台,想到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書藝,總想把他留到身邊聽用。就像唐穆宗繼位後第一次召見柳公權,說的就是:「朕於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
既然皇帝這麼想念自己,柳公權也只能留在皇帝身邊,做個「以書侍君」的御用文人。他在七個皇帝身邊,先後做過校書郎、弘文館學士、諫議大夫、國子祭酒、工部尚書等一長串職務,還被封為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職務雖多,但干實事的職務少或幹得時間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與筆墨紙碑打交道,不斷地為皇家、大臣、親朋書碑。
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
雖說幹不成什麼大事,但柳公權還是力所能及地幹點實事,「筆諫」就是他的首創。他從小「博貫經術」,有很深的儒學造詣,於人生、書藝都有體現。唐穆宗荒廢朝政,曾經問他如何運筆才能效果最好,他回答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唐穆宗聽後深受觸動,知道他是在借用書藝來進諫。
柳公權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汲取顏、歐之長,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他一生作品很多,代表作品有《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