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廟右學」展儒學遺產
生肖文化
“過去這裡破破爛爛的,荒草叢生,到處結滿蜘蛛網,大殿也已失修,看起來非常敗落的樣子。今天故地重遊,變化非常大!”來自湖北的李先生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內情不自禁地感歎道。為配合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和迎接“人文奧運”的到來,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大街東側的國子監和孔廟現已復修一新,合二為一,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中外遊客的到來。
功能轉化合併開放 國子監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而孔廟則是皇家祭孔之地,兩者相伴,形成“左廟右學”。新中國成立後,國子監裡開設為首都圖書館,首都博物館則在孔廟內建立。隨著首都圖書館與首都博物館社會影響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硬件設施的現代化場館來滿足服務功能,幾年前,北京市政府經過慎重研究,決定將二館陸續遷出,於是“空”出了國子監與孔廟。如今,孔廟與國子監修葺一新,合併成一個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
“它們具有700多年的歷史,在北京是絕無僅有的。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發揮它們的作用,我們進行了長達三年的修繕,”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說,“從原先的圖書館與博物館轉化為專門的博物館,擔負起收藏、展示以及研究的重要責任。”
在保持了國子監與孔廟原有面貌的前提下,博物館還增加了諸如科舉演變過程等主題展館,備受遊客歡迎。北師大附中退休歷史老師王老先生感慨道:“我覺得最好的就是這樣的展館,不像過去只是把這裡當作一個景點看看古建築,現在的孔廟與國子監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文化啟示。”
文明傳承影響深遠
來參觀的退休高級工程師趙景惠和夫人白炎從事工程工作,談起儒學來卻頗有自己的見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儒學是中華民族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不能將老祖宗的東西丟棄。日益開放的中國,更加需要一種民族文化的回歸,這是咱們的根。”
“孔廟國子監博物館傳承代表的是我們的中華文化,我們希望充分利用博物館為社會服務。很多的古典文化思想與我國和諧社會、以德治國的方略非常吻合。”吳志友說。
遊客中有成年人也有少年,孩子們對這裡有著極濃的興趣。還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夏松辰小朋友和爺爺一起來參觀孔廟,“這裡充滿著文氣”,話語的成熟與他小小的年齡頗有些不符。爺爺說小松辰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古文非常感興趣,他現在就已經讀完了《論語》和《中庸》等儒家經典著作。
台北的高先生與家人一起來北京旅遊,“這裡濃厚的文化氣息既陌生又熟悉,台北也有孔廟,我們的文化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