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戶臘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壩子東西兩邊山麓分佈,各村寨間有石板路連接,街道整潔,如逢圩日,只聽見街道兩旁無數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發出篤篤篤的響聲,許多攤販正在製作阿昌族

阿昌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利用生產、節日等聚會場合選擇配偶,建立感情;往後男子便經常到姑娘家裡去「串姑娘」。「串姑娘」的時間幾乎都在晚上。屆時,小伙子在姑娘窗前吹起葫蘆笙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由於長期和漢、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人兼通漢語和傣語,使用漢文。 阿昌族喜愛歌舞,

會街,阿昌話叫「熬露」,每年農曆八九月間舉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間的日子。傳說佛祖「個打馬」(釋迦牟尼)為母親上天唸經三日(相當於地上三月)返回人間時,佛光普照,青龍白象

每逢節日都有歌舞等娛樂活動。勞動時,走路時,山上田邊,隨時都可以聽到他們悅耳的歌聲。阿昌族民歌善於以物擬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調悠揚,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聲

阿昌族的禁忌大多與倫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封建意識有關,有些內容逐漸發生了變化。主要有:不能跨過木工工具、堂屋的火塘。 不能跨過路上攔著的繩子。不能騎馬過街或進村。不能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為三合或四合院樣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頭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過去的木框架雖然已經改變為今天的鋼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內壁

春節期間,阿昌族村寨除立鞦韆外,還玩春燈。阿昌族玩春燈的歷史據傳已有數百年了,但由於阿昌族沒有文字,所以確切的年代誰也說不清楚。 阿昌族玩春燈的來歷,主要是與他們的

窩羅節: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四是阿昌族傳統的重要節日——窩羅節。在阿昌語中,「窩羅」是「在屋旁歡樂」的意思。相傳,這一節日是為紀念傳說中的創世始祖而舉行的。節日的前夕

據阿昌族創世史詩傳說,開天劈地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人的祖先。遮帕麻編好了天,撕下左邊的乳房造了太陽,撕下右邊的乳房造了月亮;遮米麻扯下喉結當梳子,拔下腮邊的鬍鬚做

阿昌族青年將談戀愛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潑水節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來到擺場上,用泉水相互對潑,並盡情歡歌。太陽落山,擺場上的青年開始回家,要是小伙子看上哪位姑

春節是中華民族普天同慶、萬家團圓的傳統節日。阿昌族也過春節,阿昌族的春節慶祝活動,從臘月到正月,是富含獨特民族傳統,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年俗活動。大年三十戶主抬祭祀

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婦女服飾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節日盛會都喜歡佩戴各種銀飾。 已婚婦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

「青龍白象舞」是阿昌族「會街節」期間表演的舞蹈之一。「會街」原是小乘佛教迎接「過達瑪」菩薩的儀式,現已完全演變為慶祝豐收的節日,主要流傳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

阿昌族刀,在雲南德寵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遠近有名的。它的主要產地是阿昌族聚居的隴川縣戶撒公社,所以又秒為「戶撒刀」。據稱這種刀「煉極精純、柔可繞指,剁鐵如泥」。戶撒

這天,酒席上,新娘舅舅家坐的那桌,一家要有一盤豬腦子拌的涼拌菜,沒有這盤菜,他們就不吃。招待客人結束,舅舅回家時,新郎家要給他「外家肉」。這肉很講窮,要砍一塊尾巴

阿昌族不僅善於製作聞名的阿昌刀,還善於精心製作各族婦女喜愛的銀飾品,其種類有銀鐲頭、銀項圈、銀紐扣、銀泡花、銀耳環、銀戒指、銀腰鏈、銀刀殼、銀刀把等,共有30多個品

「蹬窩羅」主要流傳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的關漳、弄丘、弄別、丙界、永合、橫格、猛科、別董、彎中、英傣等阿昌族村寨及保山地區騰沖縣新華鄉的梅子坪、中心大坡等地

阿昌族青年的戀愛和結婚儀式獨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趕街和節日裡互相認識的。開頭,小伙子問姑娘「有親人家,叫什麼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聽,

阿昌族的樂器主要有葫蘆簫、三月簫、銅口弦、三弦、象腳鼓、鋩鑼等。葫蘆簫是用葫蘆連接三根竹管製成的,它有7個音,音量小,音調低緩圓潤,一般晚上用。三月簫用一根竹管製成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